教育部、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退役軍人事務部、國務院國資委決定面向全國高校開展“傳承紅色基因、學思踐悟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宣傳教育。
通知明確提出,深入開展“退役軍人展風采·紅色文化進校園”活動,組織退役軍人專場報告會,持續激發大學生參軍報國熱情。
通知全文如下
(二)培根:紅色文化潤心。教育部會同新華網等中央主流媒體建設全國高校紅色文化資源圖譜,對高校紅色資源進行系統梳理和可視化呈現。各地各高校要緊密聯系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的奮斗歷程,深入挖掘運用校史、行業產業發展史、城市區域建設史中的紅色基因,打造更多特色大思政課、原創文化精品、網絡育人作品和沉浸體驗載體,推動紅色基因人物化、案例化、具體化、行動化。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綜合運用經典誦讀、歌曲傳唱、劇目編創、口述史訪談、博物館紀念館參訪以及紅色故事VR(虛擬現實)、XR(擴展現實)體驗等形式,分層次構建紅色文化師生實踐課、校園必修課、社會公開課,引導廣大學生更好運用中華文化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深層力量。
(三)篤行:國情社情探訪。各地各高校以“小我融入大我”為主題,組織廣大師生深入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學生重溫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考察足跡,深入農村、社區、企業、科研院所、軍營、大國重器,體會今昔對比、中外比較,感悟國家發展特別是新時代偉大成就,見證“中國之治”獨特優勢,堅定“自找苦吃”成長路徑,更好運用中國實踐貫通所學理論與國情社情,不斷增進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通過落實學分認定、納入工作量等方式,全面推動學校領導干部、專業教師、輔導員、班主任等擔任學生社會實踐指導教師,指導有關行業產業領域高校建立校地、校企、校校育人共同體、開展專項實踐行動。
(四)弘志:強國復興有我。教育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打造國史學習專題節目,適時組織開展集中展示活動。各地各高校要緊密結合“八一”建軍節、“十一”國慶節等重要時間節點和開學、畢業、軍訓等重點教育環節,組織主題黨團日、入黨入團宣誓及愛國歌曲傳唱等主題活動,引導廣大學生進一步厚植愛國情、砥礪強國志、躬身報國行。組織開展高校師生強國報國故事征集展示活動,各地各高校要深入挖掘報道校園強國故事、師生報國事跡,運用適合網絡傳播的載體、語言、形式,通過設置“我與祖國同成長”“我和我的家鄉”“我的軍旅生涯”等議題話題,集中展現新時代青年矢志不移聽黨話、跟黨走的精神風貌。深入開展“退役軍人展風采·紅色文化進校園”活動,組織退役軍人專場報告會,持續激發大學生參軍報國熱情。
三、組織保障
(一)強化統籌推動。各地各高校要將本次宣傳教育作為鞏固拓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成果的重要舉措,與正在開展的黨紀學習教育結合起來,與本地區、校內外的優質教育資源和特色品牌工作聯動起來,高度重視、專題部署,確保工作實效。各地各高校要明確牽頭部門和責任人,按時反饋宣傳教育聯系人信息表。
(二)強化協同聯動。各地教育部門要發揮牽頭作用,加強統籌謀劃,各省級黨委黨史和文獻部門、退役軍人事務部門、國資委等部門要大力支持,協助做好宣講聯絡對接、紅色資源挖掘、實踐探訪組織、青春風采展示等工作。各高校要圍繞活動主題,從目標導向、效果導向出發,積極邀請先進人物、黨史專家等入校宣講,充分發揮“一站式”學生社區、黨團支部、學生社團及紅色文化弘揚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等作用,結合開學第一課、典禮育人、畢業生黨員教育等提升育人實效,在年底前開展不少于3場主題活動。
(三)強化宣傳推廣。教育部將強化平臺支撐,協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人民網、新華網等媒體開展綜合報道,組織教育媒體矩陣全方位聯動,開設專欄專題宣傳推廣,依托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推出一批優秀宣講作品。各地各高校要把握正確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堅決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潮,堅決防止形式主義,防止“低級紅”、“高級黑”,積極協調地方宣傳部門和主流媒體,不斷增強宣傳教育吸引力感染力。
教育部辦公廳 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辦公廳
退役軍人事務部辦公廳 國務院國資委辦公廳
2024年7月2日
▍免責聲明:我們尊重原創。此內容整理自“新華網、教育部官網”。如有侵犯,請聯系刪除
歡迎光臨 大章丘網 (http://www.fangyuanart.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