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明朝初年起,天下初定,山東因戰亂地廣人稀,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從山西遷民移居山東…這就是咱桑園村的起源”村民李大爺熱心地對圍在桑園起源墻繪的人們解說道。在“名相故里·杏花河韻”的相公莊街道桑園村,鄉村振興村墻體彩繪工程近日正式落下帷幕。工程以墻為主體,用漫畫的方式,展示桑園起源、千年宋槐、一院二進士、桑園文昌閣等古跡,講述“一門雙進士,均出古槐下”的佳話, 一幅幅墻畫將桑園村悠久的歷史底蘊展示的淋漓盡致。
原本普通的農村白墻,通過墻體彩繪的表現形式,變成了鄉村文化墻。刷新鄉村“顏值”,“墻”色添“彩”,以藝術為鄉村振興賦能,既宣傳了特色文化,又美化了當地人居環境,還提升了群眾的歸屬感和幸福感。近年來,相公莊街道堅持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以鄉村文化振興展示帶建設為抓手,深入推進和美鄉村建設,以持續優化農村人居環境和改善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為重點,打造文化長廊、新農村文化墻,涵養特色文化資源,提升鄉村風貌水平。
文化墻還系統展示了桑園村法治文化建設、移風易俗、廉潔文化教育、服務民生、黨建引領經濟發展等工作實績。通過墻繪的美學觀念和新時代文化內涵的有機結合,讓村莊墻面“活”起來,畫出了農村新面貌,也讓墻壁變成生動會“說話”的“宣傳員”。
“一畫一故事,一墻一特色。”相公莊街道全方位多角度致力于鄉村文化振興,充分發揮歷史文化資源優勢,將新時代文明與傳統文化相融合,因地制宜、準確定位,科學制定鄉村文化振興規劃,以釘釘子精神,下足繡花功夫,助力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桑園村清風橋將廉潔文化融入到往來美景中,潛移默化發揮教育引導作用;三變改革車間墻繪成為生產須知,教育宣傳融入生產生活。一面面和美鄉村墻繪不僅是亮麗的風景線,昔日的鄉村舊景,如今成為了鄉村記憶保留有效載體和鄉村文明新形象的宣傳陣地。
一村之美,始于文明。桑園村持續深化拓展新時代鄉風文明建設,開展與老人話家常,陪伴老人做手工,舉辦老年文體活動等系列助老行動,組織志愿者為老人免費理發,切實關愛老人生活,溫暖晚年生活。形成尊老愛老的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用文明之花扮靚美麗鄉村。
如今的桑園村生活環境潔凈優美,人民群眾安居樂業,一派欣欣向榮之景,也印證了相公莊街道致力于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創新和以文化振興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的不懈努力。
▍免責聲明:我們尊重原創。此內容整理自“文明山東”。如有侵犯,請聯系刪除。
歡迎光臨 大章丘網 (http://www.fangyuanart.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