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章丘區人民醫院心胸外科二組與麻醉科精準配合,為三位患者成功實施無氣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胸腔鏡手術(Tubeless VATS)。患者術前不插尿管,術中無氣管插管,術畢無留置胸腔引流管,手術結束即刻清醒,麻醉恢復室內觀察30分鐘后即下床活動。這是章丘地區首次獨立開展此類技術,目前患者恢復良好,均已出院。
傳統麻醉方式是支氣管插管麻醉,為手術的成功提供了堅實保障。但是由于要進行氣管插管,不可避免地造成咽喉、聲帶、氣管的損傷,引起咽喉部疼痛、咳嗽等不適癥狀,阻礙了術后的快速康復,于是,無管微創技術(Tubeless)開啟了手術新時代。
Tubeless 技術相較于傳統胸科手術,減少了氣管插管對患者氣道的刺激,不會出現術后咽痛及聲音嘶啞的情況,不留置尿管緩解了對患者尿道的刺激產生的不適感,不留置胸腔引流管避免了呼吸引起的胸部疼痛,減輕引流管相關并發癥,使病患最大程度減少手術創傷、加速術后康復時間,實現術后患者走出手術室,步行回病房,術后兩小時可進食、水,真正實現胸科手術“整體微創”的目標。
迷走神經阻滯
胸腔鏡手術是胸外科手術微創化的標志,而單孔胸腔鏡手術則是微創手術的一次升華,區別于傳統的開胸手術及三孔、兩孔胸腔鏡手術,優勢在于手術只需要單個小切口,切口減少和減小,胸壁創傷減少,胸腔鏡鏡身對肋間神經、肌肉組織的壓迫減少,具有創傷小、出血少、術后疼痛輕、恢復快、出院快、減少住院費用、傷口美觀的優勢。目前心胸外科已常規開展單孔胸腔鏡下肺葉切除,肺段或聯合肺段切除,縱隔腫瘤切除、肺大皰切除等手術。
目前食管癌的治療仍以綜合治療為主,對腫瘤較大,考慮局部晚期的患者多采取術前新輔助治療,包括化療、放療,病情緩解后術中行腔鏡下頸胸腹三切口食管癌根治術,在不增加患者并發癥的前提下提高手術R0切除率,術后復發的風險更低,效果更滿意。
我科現常規開展常溫下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心臟搭橋手術,取病人本身的血管(如胸廓內動脈、下肢的大隱靜脈等)在不停跳的狀態下將狹窄冠狀動脈的遠端和主動脈連接起來,改善心肌血液供應,改善心臟功能。低溫體外循環下瓣膜的修復,能最大限度保留患者自身的瓣膜組織,更好地適應自身心臟的狀態。
卵圓孔是心臟房間隔胚胎時期的一個生理性通道,約25%~40%的成人存在卵圓孔未閉,如果靜脈系統有血栓或原位栓子,就可通過未閉的卵圓孔,導致體循環栓塞,從而引起一系列卵圓孔未閉相關臨床綜合征。如不明原因腦卒中,頑固性偏頭疼等,實施超聲引導下的卵圓孔未閉封堵術,安全、有效,術后第一天就可以下床,3天出院,真正做到小手術解決大問題。
▍免責聲明:我們尊重原創。此內容整理自“濟南市章丘區人民醫院官方訂閱號”。如有侵犯,請聯系刪除。
歡迎光臨 大章丘網 (http://www.fangyuanart.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