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要從小米就診那天說起。她因“原發性閉經”來到醫院婦科門診,首診醫師為小米安排了針對性檢查,結果顯示:先天性子宮未發育、高雄激素、高促性腺激素。這絕不是簡單的婦科問題,接診醫師當機立斷,第一時間將患者轉診至內分泌科,為后續診斷打開了突破口。
在內分泌科,接診的張醫生通過細致回溯月經史、評估青春期發育歷程及第二性征,結合婦科的檢查結果,很快排除了青春期延遲的可能,這是一例極為復雜的原發性閉經,背后可能隱藏著罕見的病因。病例立即上報至內分泌科主任韓峰,考慮到病情的罕見性與復雜性,韓峰立即決定將其收治入院,以便展開全面的病因排查和多學科協作。
入院后的檢查結果讓診療團隊既震撼又矛盾:患者外表是女性,體內卻有著男性水平的睪酮。“就像面對一個矛盾的個體,常規思路根本走不通。”主治醫師回憶道。診斷似乎陷入僵局,為此科室團隊展開一場激烈的頭腦風暴,醫生們圍著檢查報告集思廣益、反復推敲,結合女性表型但雄激素水平異常升高、子宮缺如等特征,大膽提出:“會不會是性染色體異常導致的性發育差異?特別是46-XY性發育差異(雄激素不敏感綜合征)?”
方向一但明確,一系列關鍵檢查迅速安排:抗繆勒氏管激素(AMH)檢測顯示高水平結果,提示體內存在睪丸組織;染色體核型分析作為診斷“金標準”,靜待最終結果;泌尿系彩超與盆腔核磁同步展開,探查是否存在異位性腺;基因測序從分子層面試圖找到最根本的遺傳密碼。最終,染色體報告結果顯示46-XY,基因報告結果給出了最終答案:小米患的正是臨床上極為罕見的“46-XY性發育差異中的雄激素不敏感綜合征。”
診斷已明確,小米后續治療將涉及外科手術、倫理審核、心理干預等多學科協同推進,需預防性切除發育不良性腺并及時啟動激素替代治療,每一步都需要謹慎。團隊將依據基因檢測結果所揭示的具體信息,審慎決定手術時機與范圍,確保治療安全、有效、全面。
雄激素不敏感綜合征作為一種先天性發育疾病,發病率為近十萬分之一,病因復雜,臨床表現復雜多樣,不僅需要扎實的內分泌與遺傳學知識,對醫生的專業儲備和臨床思維要求極高。而這次病例的成功診斷,正是醫院內分泌科在生長發育亞專業領域積累的一次集中體現。
近年來,章丘區人民醫院內分泌科在生長發育、痛風、糖尿病足等多個亞專科建設方面持續穩步發展,科室多次開展青少年發育義診活動,免費提供骨齡監測、發育評估等,共篩查患兒逾2500人次,診治生長發育病人上百余人,還在矮小癥、性早熟、男性乳腺發育等疾病診療上積累了豐富經驗。不僅如此,內分泌科以生長發育亞專科建設為抓手,帶動垂體、腎上腺、性腺等各個亞專業不斷發展,近兩年來團隊先后成功診療包括假性甲旁減、各類垂體瘤、庫欣綜合征、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嗜鉻細胞瘤等多種內分泌疑難罕見病例,診療實力不斷提升。
每一次對罕見病的探索,都是一次技術的錘煉;每幫患者解開一個健康謎團,都是醫者堅持的意義。未來,內分泌科將繼續深耕疑難病癥診療,憑借不斷地學術追求、審慎決策與人文關懷,守護更多患者的健康與未來,為醫院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供稿:內分泌科
編輯:王 芳
審核:秦慧聰
歡迎光臨 大章丘網 (http://www.fangyuanart.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