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聞風喪膽的章丘縣委書記胡寅!
干了啥事?
一起來看看
【原文如下】
令敵人聞風喪膽的章丘縣委書記胡寅
胡寅(1912—1949),壽光人,1938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3年4月至1945年8月任中共章丘縣委書記。期間,他帶領章丘黨政軍民同敵人進行了堅決的斗爭。他足智多謀,作戰勇敢,令敵人聞風喪膽,把章丘的抗日斗爭推向了一個新階段。
棄筆從戎參加革命隊伍
胡寅1912年10月28日生于壽光縣古城村。幼時曾遭土匪綁架,被關押折磨40多天,練就了堅韌大膽的性格。他高小沒畢業輟學,后到青島大英煙草公司卷煙廠干零雜工。他目睹舊中國的黑暗和工人的悲慘生活,救國救民的責任感油然而生。他發奮自學,1931年夏,以優異成績考入青島市立中學。中學期間,胡寅如饑似渴地閱讀進步書刊。星期天經常到工人中進行調查,結交進步知識分子,尋求救國救民道路,探索人生哲理。他初中畢業被破格保送升入高中,1937年夏,又順利地考入山東大學(青島)。
七七事變后,日本帝國主義大舉入侵華北平原,中華民族處在危急關頭。胡寅毅然投筆從戎,于1938年1月,參加省委發動的徂徠山起義抗日部隊,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八路軍營長、團政委等職。他率領部隊轉戰于泰山南北、沂沭河畔,屢建戰功。1943年初,胡寅奉命調任中共章丘縣委書記,帶領章丘軍民同敵人進行了堅決的斗爭。
智勇雙全令敵人聞風喪膽
章丘是濟南的東面門戶,是八路軍萊蕪抗日根據地北部前沿,在軍事上占有重要的地理位置。日軍占據濟南后,便在章丘城和膠濟鐵路線的龍山、明水、普集設置據點,重兵把守。國民黨旗下的土頑部隊或投降日寇,或與日偽軍配合,掃蕩章丘南部山區抗日根據地,并在垛莊、埠村、曹范、文祖、孫村、彩石等地設置據點。地方反動會道門也猖狂反共,1942年,章丘又發生特大災荒。章丘的抗日活動十分困難,抗日游擊區逐漸縮小,全縣只有5個村不受日偽控制。在這種情況下,胡寅勇敢地挑起這副革命重擔。
胡寅到章丘,為盡快把敵我友的情況掌握起來,他一面組織干部、戰士深入調查研究及時匯報,一面請當地干部介紹情況。胡寅主持召開縣委會,研究確定工作重點,他提出要狠抓武裝斗爭,爭取武裝斗爭的主動權;加強敵工和統戰工作,反對國民黨的頑固派,堅決打擊日偽軍;發動群眾減租減息、參軍參戰。他要求黨政軍民團結一致,克服種種困難,打開章丘抗日斗爭的新局面。
胡寅認為,開辟抗日根據地必須堅持武裝斗爭。垛莊處于章丘南部抗日根據地中心,日偽軍在此安設的據點,成為抗日武裝活動的主要障礙。日偽軍在垛莊附近各村推行“偽化”,到處捕殺干部群眾。盡快拔掉垛莊據點,已成為章丘軍民抗日救國的強烈愿望。胡寅請調泰山軍分區主力部隊增援,親自率領縣大隊、區中隊參戰,經一夜激戰,鏟除垛莊據點,殲滅日偽軍200余人,繳獲武器彈藥、糧食一批,處決了血債累累的叛徒、偽自衛團長弭仲友。此次戰斗,狠狠打擊了日偽軍的囂張氣焰,大大鼓舞了章丘人民抗日的決心。國民黨頑固派岳伯芬部三團團長王其禎,公開投降日寇,在小龍堂、莊科村安設據點,茍同日軍對章丘南部山區進行封鎖,到處逮捕殘害抗日干部群眾。縣委作出了攻打小龍堂、莊科據點的決定。胡寅請調泰山軍分區主力協同作戰,軍分區司令員廖容標率領十團三營,胡寅指揮縣大隊、區中隊,分別向小龍堂、莊科敵人據點發起進攻,殲滅王其禎部二營,其三營戰斗打響后潰逃。胡寅在章丘,先后指揮大小戰斗數十次,每戰必勝,使日偽軍聞風喪膽。
遠見卓識開展黨的統戰工作
胡寅十分重視黨的統戰工作,注意了解章丘知名上層人物的政治態度。按照不同情況的人員分別給予信函,信的內容,有的慷慨陳詞,曉以大義;有的列其罪行,指明出路;有的解除疑慮,闡明政策;有的則投石探底;還有的是交給任務,給予考驗。信發出后,章丘的上層人物,不得不在抗日救國面前作出決定性的選擇。虎門村有位國民黨委任的鄉長劉蘭圃,雖地主出身,但比較開明,有愛國之心。胡寅主動同他談心,曉以民族大義,啟發他的抗日覺悟,兩人交上了朋友。對國民黨的地方軍和偽軍,胡寅對不同的對象采用不同的對策。國民黨岳伯芬部團長劉振東表示愿意抗日,不破壞抗日根據地干部的活動,抗日武裝部隊也不進入劉部的轄區。國民黨游雜部隊的頑固派高松坡、王連仲堅持反共,破壞抗日活動,胡寅帶領縣大隊、區中隊堅決打擊,予以消滅。這樣,既孤立了日軍,又削弱了國民黨的反共力量。
為發動大批群眾參加抗日活動,胡寅在抗日根據地各村部署開展“減租減息”運動。對運動中出現的問題,他親自調查解決。清港泉、大射垛村的群眾難以發動,他深入調查,發現兩村在處理“紅槍會”問題上,個別干部違反黨的政策,給群眾造成一定的損失;而操縱“紅槍會”的壞人又未受到打擊。胡寅代表縣委向群眾進行道歉,賠償了損失,同時逮捕懲辦了操縱“紅槍會”的壞分子。兩村的群眾很快發動起來,開展“減租減息”運動,青年積極報名參軍參戰,清港泉村20余名青年參加了八路軍。
嚴以律己關愛干部群眾
胡寅以身作則,嚴以律己,處處起表率作用。他到章丘不久,胃病經常發作,體質日漸衰弱,警衛員小邵見他因戰斗頻繁吃不下飯,就與文書畢向榮等人商議,想用節余的一點糧食,拿到群眾家換只小雞,給他補養身體。胡寅知道后,對小邵和畢向榮進行了嚴肅批評。他說:“你們想過沒有,我們的糧食是哪里來的?是群眾給我們的,糧食真有結余,應該退還給群眾!時刻想到人民群眾是我們軍隊的宗旨!”小邵、畢向榮聽了,感動地流下了熱淚。胡寅沉思片刻,又微笑著安慰他們說:“不要那么脆弱嘛!吾中華兒女豈能哭也,勝利在望,艱難有日。”他倆聽了,高興地笑了起來。
胡寅關心愛護干部,經常和干部促膝談心。他注意新生力量的培養,重視當地干部的成長,并要求外來干部要與本地干部加強團結。他對遇難的同志積極組織營救,八區區長楊大昌不幸被漢奸逮捕,胡寅立即召開縣委會分析敵情,研究營救措施,迫使漢奸將楊大昌放回。八區區委書記張俊、縣公安局股長馬波泉先后被捕,被關押在日偽據點,胡寅利用各種敵偽關系,千方百計進行營救,使張俊、馬波泉盡快地逃離了虎口。在邊沿區戰斗的干部和胡寅結下了極為深厚的感情。胡寅對黨外同志注意培養,大膽使用他們,并要求黨員支持他們的工作,關心他們政治上的進步。在條件成熟時,吸收他們加入黨組織。胡寅親自介紹十區區長張子健等人入黨。
運籌帷幄為章丘革命立下功勛
在戰火紛飛的年代,胡寅一刻也沒有放松政治學習。他喜歡夜間讀書,并告訴文書:“我看書時,除了電報和緊急情況外,一般事情不要干擾。”他除了認真學習時事形勢、黨的軍事戰略,還有計劃地學習馬列和毛澤東著作。功夫不負有心人,他通過學習,思想覺悟、政策水平和戰斗指揮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政治上更加成熟。胡寅還給文書選定了一些必讀的書,作為自己的伴讀。在胡寅的影響下,縣委機關形成了濃厚的讀書風氣。
胡寅書記在章丘任職兩年多,以他那遠見卓識的膽略,在章丘抗日戰場上立下了不朽的功勛。抗日根據地由山區擴展到膠濟線附近,日偽據點一個一個地被鏟除。中共建立了7個區委、區政府,縣大隊發展到3個連,人員槍支300余,各區都建立起三五十人的區中隊。全縣群眾抗日情緒非常高漲,抗日青年踴躍報名參軍參戰。
英名不朽革命精神激勵后人
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結束,胡寅調入主力部隊,奔赴東北戰場,征戰在白山黑水之間。他參加了解放長春的戰斗和四平戰役,先后兩次負傷,仍不下火線,堅持陣地指揮,直至遼沈戰役勝利結束。遼沈戰役結束后,胡寅任中國人民解放軍二十八軍五十二師政治部主任。1949年1月,胡寅率部奉命入關。軍車行至河北省喜峰口,發生車禍,胡寅不幸遇難,年僅37歲。
胡寅是一位身經百戰、屢建戰功的優秀指揮員,為了抗日戰爭的勝利和全國人民的解放,實現了自己“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誓言。胡寅沒有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紅旗,但他的豐功偉績,將如日月經天、江河行地,萬古流芳!
【小編有話說】
為這位老書記點贊!
歡迎光臨 大章丘網 (http://www.fangyuanart.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