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章丘區(qū)刁鎮(zhèn)張官小學有這么一位老師,曾經(jīng),她以年近五十的年齡主動申請到瀘溪縣支教;曾經(jīng),她的女兒、母親、婆婆均要她到醫(yī)院照顧,持續(xù)多年卻從未耽誤學生一節(jié)課;曾經(jīng),不知道有多少因為家庭原因想棄學的學生,被她“拽”了回來并成為有用之才。如今,她已經(jīng)到了快退休的年齡,卻依然擔任班主任和語文老師,在教育的道路上不知疲倦地奔走著……她就是索玉春。
個人教學方法成全校教育規(guī)范
張官小學雖然是一所鄉(xiāng)鎮(zhèn)小學,但是因為刁鎮(zhèn)本身經(jīng)濟比較發(fā)達,而且學校坐落在鎮(zhèn)駐地,所以學校各方面工作在整個章丘區(qū)都小有名氣,尤其是這個學校的“三全”讀書活動,甚至在全區(qū)推廣。 所謂“三全”,即全員,包括老師、家長和學生;全程,讀書貫穿整個小學階段;全陪,家長也要參與陪同孩子讀書的過程中。 因為張官小學讀書活動搞得扎實有效,學生的語文成績突出,張官小學早早地被評為書香校園,而“三全”讀書活動最初只是索玉春個人的行為。 “語文是所有科目的基礎,也是學生走上社會最離不開的科目,所以我一直在思考怎么讓學生愛上語文,讓學生學好語文。”索玉春說。
111449n4k4oio6jioujx1s.jpeg (79.09 KB, 下載次數(shù): 22)
下載附件
2024-6-12 11:14 上傳
索玉春給出的辦法就是通過激勵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這個過程中,激勵是索玉春最擅長的。以閱讀為例,她不是簡單布置閱讀任務,而是一定會讓學生講出閱讀所得所獲,并給予一定的獎勵,長此以往,學生們因為想得到老師的表揚和獎勵都會喜歡上閱讀。 為了讓這種閱讀習慣更好地得到落實,索玉春首先自己帶頭閱讀,從教育教學到心理健康、家庭教育等專業(yè)書籍,再到人物傳記、歷史讀物等,都進行了廣泛閱讀,積累了大量知識。每天閱讀的習慣索玉春已經(jīng)堅持了30多年。自己帶頭閱讀的同時,她又進一步發(fā)動家長陪著孩子閱讀,鼓勵家長放下手機,和學生同讀一本書。這就是學校“三全”閱讀活動的發(fā)端。 另外,索玉春非常注重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索的能力。比如學習成語“自相矛盾”,她會布置作業(yè),讓學生講身邊自相矛盾的故事,講出故事的同學就會得到表揚和獎勵。時間長了,學生們主動探索的能力就得到了培養(yǎng)。 “我一直不是為了教書而教書,而是教學生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求知欲。”索玉春說。她也得到同行和社會的認可,多次獲評“章丘區(qū)語文優(yōu)質課一等獎”和“章丘區(qū)教學能手”。 1991年8月,索玉春參加工作,也是這一年我國啟動了專門為資助貧困學生而設立的“希望工程”,其中一張海報占領了各大媒體的頭版頭條,海報中一個大眼睛小女孩手握鉛筆望向前方,她眼里那種對于知識的渴望,讓人看過之后十分動容,也成為當年“希望工程”最著名的標志之一。 “就是因為看了這張照片,我當時就有要去支教的想法,就想為貧困兒童做點什么,雖然當時沒有機會,但是這件事一直埋藏在我心里。”索玉春說。 時間很快來到2014年,為了促進全鎮(zhèn)教育均衡發(fā)展,刁鎮(zhèn)擬選派鎮(zhèn)駐地優(yōu)秀教師到偏遠薄弱的芽莊小學支教。雖然這時候索玉春已經(jīng)工作23年了,也不再是意氣風發(fā)的年紀,但是她一分鐘也沒有猶豫,立即報了名。在得到領導肯定回答后,她才回到家把這件事告訴了愛人和孩子。
111449kyqq1qokrj642bx2.jpeg (65.93 KB, 下載次數(shù): 12)
下載附件
2024-6-12 11:14 上傳
現(xiàn)在芽莊小學已經(jīng)成為歷史,而當時的芽莊小學距離索玉春的家有20多里地,路也不好走,一半的路破碎嚴重,索玉春還不會開車,每天騎著電動車上下班,為了不耽誤上課,她當時給自己定了一個提前半小時的目標,無論刮風下雨,她都要提前半小時到學校。 路雖然難走,還可以用提前出發(fā)來解決,但當時最讓索玉春著急的是孩子們的成績。
111450f785gw3kp86uptwa.jpeg (86.75 KB, 下載次數(shù): 26)
下載附件
2024-6-12 11:14 上傳
索玉春在芽莊小學那一年教5年級語文,當時班里有40個學生,但是有8名同學考試經(jīng)常不及格。“我當時教學20多年從來沒有遇到學生考試不及格的時候,班里一下子這么多同學考試不及格,頓時讓我感覺到了壓力。”索玉春說。 經(jīng)過調查發(fā)現(xiàn),當時班里的孩子很多留守兒童或單親兒童,父母沒有時間管孩子,因此學生的學習習慣很差。為此,索玉春就制定了有針對性的教學辦法,緊緊抓住學生在學校的時間,課前聽寫,課后閱讀,課堂上想方設法提升學習效率,只用了半年班里再也沒有不及格的學生了。 又過了6年,時間來到2020年,在學區(qū)和家人的支持下,索玉春報名參加赴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瀘溪縣志愿者支教工作。 “還是因為那張照片,那雙眼睛,盡管當時我已經(jīng)49歲了,但是心里那股去支教、到教育薄弱地區(qū)上課的想法就沒有消失過,因此當機會來了,我再一次報名了。”索玉春說。 當年8月31日,索玉春作為章丘區(qū)赴瀘溪支教隊伍的一員,乘坐2個多小時的飛機、4個多小時的汽車,才到達瀘溪縣浦市鎮(zhèn)長坪學校。這是一所含幼兒園、小學、初中12年寄宿制學校。 初到新校的興奮勁還沒有過去,索玉春和老師們就遇到了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 當時正值湖南盛夏雨水最集中的時候,緊貼宿舍的一條大河每天波濤洶涌,仿佛時刻都要把索玉春所住的宿舍樓吞沒,這讓來自北方的索玉春沒有睡過一個安穩(wěn)覺,一到晚上就提心吊膽。因為雨一下就是幾天,無論是身上的衣服還是床上的被子都濕答答的,這讓索玉春很不習慣。 盡管生活遇到了很大困難,但是當她看到學生的那一刻,那些困難瞬間拋到九霄云外。“無論是穿著還是精氣神,都能感覺到他們需要幫助,需要關愛,這也成為我堅持在瀘溪的力量源泉。”索玉春說。 支教期間,索玉春擔任二年級語文教學工作,她毫不猶豫地把多年的工作經(jīng)驗帶到瀘溪,從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入手,一步步幫助學生們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 因為學生中不少是留守兒童,缺少關愛,她就盡可能地陪伴著學生,無論是課上還是課下,也無論是在教室還是食堂,她都和學生待在一起,跟他們溝通交流,了解他們的困難和需求,給他們母親般的關愛。 當她了解到很多學生缺少文具時,她就利用周末時間到鎮(zhèn)上給孩子們買各種各樣的文具和零食,滿足學生們的愿望。 支教結束,得知索玉春就要回到山東的學校了,很多孩子流下了不舍的淚水。雖然離開了,但是索玉春依然和孩子們保持聯(lián)系,關注他們的成長。 從湖南坐飛機回到山東時,已經(jīng)是晚上12點了,她沒有在家休息一兩天再去單位工作,而是第二天就按時到學校報到,并且立即申請上課。很多人不理解,但是索玉春就是這樣一個人,心里只有學生、只有課堂。 因為目前農村學生中還有不少是留守兒童和單親孩子,只能由爺爺奶奶照顧,在學習方面很難照顧好,這就對老師尤其是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做好教學,又要肩負起部分家長的責任,照顧好學生的生活。為此,索玉春每年都會去學生家里走訪,正確掌握每個學生的情況。 在目前索玉春的班級里有這么一個學生,以前什么作業(yè)也不做,批評也不聽。索玉春就到學生家家訪,才知道這個孩子父母離異,目前跟著爺爺奶奶生活。爺爺奶奶年紀大了,不會用智能手機,而學生則經(jīng)常記不住作業(yè)。索玉春知道這個情況后,每天下午放學后就會給孩子的爺爺打電話,告訴他孩子的作業(yè)是什么。到了晚上8點以后再打一次電話詢問作業(yè)完成情況。這樣每天2個電話,一打就是2年。 學生的爺爺經(jīng)常說:“索老師比孩子的父母都上心,能有一個這樣的老師是孩子的福氣。” 其實,在索玉春的班級里留守兒童和單親孩子不止一個,她都是這樣做的。索玉春將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都給了學生們,其實她也曾是一個特別需要幫助的媽媽和孩子。 2000年,索玉春結婚,愛人是一名軍人,她也光榮地成了一名軍嫂。但當時她的愛人在上海服役,照顧雙方老人和孩子的重擔就壓在了她一個人身上。 索玉春的女兒四歲之前經(jīng)常感冒,而且一感冒就要打吊瓶,而當時她的婆婆身體也不好,經(jīng)常住院,更讓她頭疼的是,她的母親身體也不好,也需要照顧。為了照顧好家里人,索玉春恨不得把自己掰成4瓣。她不得不上完課后先帶著女兒打吊瓶,下午放學后再去醫(yī)院照顧婆婆,到了晚上再去看望媽媽,然后再回家批改作業(yè)和備課,每天幾乎沒有休息時間。這樣轉陀螺般的生活,她堅持了多年,直到愛人轉業(yè)回家后才得到緩解。 “這段經(jīng)歷鍛煉了我的意志品質,讓我覺得沒有過不去的坎,也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更讓我特別獨立,這也是我敢去任何地方支教的原因。”索玉春說。▍免責聲明:我們尊重原創(chuàng)。此內容整理自“愛濟南”。如有侵犯,請聯(lián)系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