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基層擔使命 實干篤行謀發展
——記棗園街道黨工委書記鄭玉超
鄭玉超扎根基層17年,先后在多個街道(鎮)工作、歷經多崗位鍛煉,履職盡責、擔當實干,為推動章丘區經濟社會事業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2024年2月,被中共濟南市委、濟南市人民政府授予全市擔當作為“出彩型”好干部稱號。
擔任黨工委書記之初,棗園有一半以上的村沒有像樣的辦公場所,黨員活動沒有陣地,群眾辦事經常找不到人。經過深入走訪調研,鄭玉超決定從陣地建設入手,著力提升黨組織凝聚力,架起干群“連心橋”。她克服重重困難,多方籌措資金1500余萬元,為13個村(社區)新建或改造黨群服務中心,為全盤推進基層黨建、基層治理各項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陣地有了,服務還要跟得上。她積極推行黨建引領下的網格治理體系建設。在村改社區試點攻堅工作中,她勇于探索創新,以繡源南城社區為試點,在全省第一個打破村莊界限,建設多村融合的新型城市社區,2022年7月,她代表濟南市在全省村改社區推進會上作典型發言。
聚焦第一要務 凝心聚力謀發展
棗園街道是明水經濟技術開發區“主戰場”之一,征地拆遷任務繁重,歷史遺留問題較多,面對拆遷、信訪“兩難”疊加,鄭玉超堅持以“敢解擔當”破解難題,帶領一班人采取依法行政“陽光助拆”模式,開展“拆遷清零”行動,依法拆除滯留戶7戶、征地清障1226畝,沒有引發一起信訪矛盾,有效保障了重點項目的順利推進,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國欣頤養、臨工、雪花啤酒等18個重點項目先后落地棗園,投資總額達到150余億元。10個項目先后建成投產,新增上規入庫企業11家,為棗園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2023年,全街道實現工業總產值37.2億元、固定資產投資43.26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88億元。
隨著落地的企業越來越多,她又把心思放在了企業黨建上,在抓好“兩新”黨組織工作全覆蓋的同時,積極推動建立棗園商會黨組織和開發區汽車產業鏈黨建聯盟,深入企業走訪,了解企業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困難,組織鏈上企業、重點企業開展座談會、聯席會、對接觀摩活動,促成轄區20家企業“抱團合作”“共謀未來”。
作為傳統工業重鎮,農業農村一直是棗園發展的短板。面對大多數村集體經濟不強、發展底子薄的現狀,她積極爭取項目、引進人才資金、發展特色產業、推動“三變”改革、成立北部“智慧農業黨建聯合體”,整合資金3500余萬元,回引1名在外優秀人才回鄉創業,推動實施產業振興項目、“三變”改革項目40余個,發展特色產業種植5000余畝,打造形成萬新大蔥、賈莊草莓、洛莊蔬菜、垛莊生姜、中科思勰四季鮮蔥現代農業“五朵金花”,帶動農民就業2600余人。
聚焦發展共享 改善民生增福祉
發展是為了人民,鄭玉超始終堅持把改善民生作為自己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到任后,她堅持把安置房建設作為頭號民生工程抓在手上,積極幫助建設單位克服疫情、資金、用工等不利因素影響,搶抓工期、保證質量、加快建設,于2023年10月份在全區率先實現所有安置房項目交房回遷,1.5萬名群眾喜遷新居。
聚焦攻堅任務 沖鋒在前求實效
在重大任務面前,鄭玉超始終身先士卒沖在前。2022年10月,棗園街道支柱企業閩源鋼鐵按政策關停,面對2000余名職工的維穩任務,一個月的時間里,她天天盯在廠區做工作,經常面對數百名情緒激動的職工,她始終站在最前面,苦口婆心解釋政策,心平氣和安撫職工情緒,積極對接相關職能部門,最大力度爭取政策支持,全力以赴保障職工權益,提前一個月平穩完成了關停任務。
每次攻堅任務現場,總能夠看到她的身影。2023年有一段時間,外地車輛到棗園偷排建筑垃圾現象頻發,她立即安排領導干部帶班夜查,并帶頭到重點區域蹲守,及時查處10余起建筑垃圾偷排行為、依法取締2處非法磕石子場所,有效遏制破壞生態環境的違法行為。
初心如磐,歲月如歌。在17年基層工作中,鄭玉超始終堅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兢兢業業、務實擔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名基層女干部的初心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