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g.jpg (27.47 KB, 下載次數: 20)
下載附件
2018-8-23 14:37 上傳
1
前幾天,網上一封媽媽寫給兒子的信火了。因為26歲的兒子說想買一套房。為了后面找女朋友需要,而且說如今買不會虧。前面那點往往能抓住父母的心。
因為很多父母生了兒子,最怕兒子娶不到老婆。老家村里有一個老頭,就是這樣的。老來得了一個兒子,高興地不得了。 可他最怕的不是兒子讀書不努力,而是怕兒子將來娶不到老婆。所以把所有的精力放在蓋房子上。希望能蓋一座大房子,然后能讓兒子娶個老婆,讓他抱孫子。
可是兒子一直娶不到老婆。所以,一聽到兒子說要房子才能找女友,要房子才能結婚。很多爸媽一聽就慌了,想著趕緊滿足。 可這位媽媽偏偏不是這樣的人。他很認真地給兒子回了一封信:
你終歸要自己飛翔的,而我和你爸爸只是你堅強的后盾,而不是永遠頂在前面的那個。
房子如同自己的未來,需要自己去爭取。孩子應該獨立,而不是一味的求助于家長。
不是像小時候的你一樣,只要哭一下,說一聲,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2
我真的想給這位媽媽點贊。因為她在努力讓孩子明白一點:人生是你自己的,需要你去努力打拼。 有時候看著小小魚。我也曾想過N種可能性。他將來會不會跟我說:“爸爸,我要結婚了,需要房子?!?/font>
假如他說了,我會怎么辦呢?會不會也能像這位媽媽一樣果敢而直接地回絕呢?我想一定會是這樣。因為如今,面對小小的他,我就一直讓他明白這個道理。
“爸爸媽媽的,是爸爸媽媽努力打拼來的,將來等你長大了,也要靠自己,而不能靠爸爸媽媽?!?/font> 說實話,養男孩,我不怕他沒房娶不到老婆。而怕他沒責任心沒擔當,娶了老婆也過不好,反而害了人家閨女。怕好吃懶做,什么都要現成的。
所以,我會要求他每天吃飯的時候去廚房自己端飯,而不是在凳子上坐著等。也會讓他拖地、洗菜、拿快遞,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也教他做粉蒸肉、蒸蛋這樣簡單的菜肴。
也有很多次,他問我, “爸爸,為什么你要我洗菜,我同學都說不進廚房的?!?/font>
“爸爸希望你長大的時候,能自己獨立做出美味的飯菜?!?/font>
“不是有你跟媽媽做嗎?”
“將來你肯定會自己生活的,你也會娶老婆,生寶寶的。那你不會做,你的寶寶放學回家吃什么呢?”
“哦!”
“爸爸一直跟你說讀書重要,但是會做家務也一樣重要呢。你要記住哦!”
3
養男孩,我怕他沒有壓力。你肯定常常聽到一些老人說:“別學太多了,壓力太大!”
記得我媽以前就這樣說,孩子學那些干嘛,多耍耍!可如今她的觀念都轉化了過來,看到小小魚學英語。她說非常好,要堅持學。 因為她也明白了:一定要努力讀書才行。一旦一個人要努力做好一件事,肯定就會產生壓力。壓力并不可怕,可怕的反而是那些面對壓力就崩潰的人。 為什么同樣年齡的孩子。有的孩子一遇到壓力就崩潰,甚至輕生。往往跟抗壓能力有關系。 從來沒有吃過一點虧的人,你讓他吃哪怕一丁點兒虧,他都會覺得像是天塌下來一樣。 每個男孩,將來都會成長為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在生活中,可能會跟妻子產生爭執,面對情感的壓力,那承受能力好的人就能控制好情緒,不至于分分鐘崩潰,哭著喊著找媽媽。
而在工作上,壓力更是無處不在。有一點壓力就說工作不好做,然后辭職不干了,一年換好幾份工作,一年到頭存不到一塊錢。 所以,小小魚學東西無形中會有學習壓力。我會心疼,但我還是會陪伴他去面對。告訴他不要隨便放棄,一次不行兩次,兩次不行多讀幾次。 有時候他的眼淚嘩的一下子流了出來。我說沒事,先哭出來,等會擦干眼淚,再看看有沒有新辦法。
4
養男孩,我特別怕他變成巨嬰,離不開父母。
如今有很多的乖孩子。從小什么都聽爸媽的,長大了什么都靠爸媽。他們的人生就跟父母捆綁在一起。 同學家有一個弟弟。他大學畢業后就直接從寢室搬到家里的臥室。每天除了出房門吃飯外,幾乎從來不會離開房間。甚至一整天躺床上玩手機。 他偶爾也會買一些電子設備。父母就納悶他的錢哪里來的。他說在網絡上做生意,有錢。老人也沒問,想著反正自己生的,自己養著也是天經地義。 可是有一天,家里來了一幫人說要找兒子。倆老人瞧那伙人來勢洶洶,就撒謊說他回鄉下了。后來問了很久,才知道兒子在網絡上借錢。
已經欠下了6萬元的巨款。這簡直是一個天文數字??衫细赣H還是回老家把宅基地轉給了別人,湊了錢給他還債。 最后還給了他一萬,要他出門去自己找工作。他說:“從小你們就要我聽話,給我安排好一切,為什么現在不能給我找份好工作?”老父親內心也許還在責備自己無能,為什么不能給兒子安排好一切。
就好像那個一直努力囤地蓋房給兒子娶老婆的老父一樣。本以為可以為兒子謀劃好一切。可事實上呢?這樣的愛,會毀掉孩子,也會毀掉了一個家。
真正為孩子著想的父母,肯定會為之計深遠。而不會茍且于眼前的舒適和庇護。 當孩子有能力獨立的時候,一定要選擇得體的退出。
因為父母不能打著愛的名義,對孩子持久的占有。孩子的人生必須要靠自己一步一步去走。房子,也要靠孩子自己的努力去爭。
更多親子問題歡迎加入大章丘成長營(微信號dzqczy01)進行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