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這些村 把集體經濟玩成了“香餑餑” 快來看看! 【原文如下】 當鄉村振興的浪潮奔涌向前,總有一些扎根鄉土的力量,以破繭成蝶的姿態重塑著鄉村的新面貌。
111612u2xp6zpg3xv4p2hn.png (472.66 KB, 下載次數: 4)
下載附件
2025-7-13 11:16 上傳
在章丘區的廣袤田野間,賀套村、白泉村、楊胡村、三澗溪村、秀水村、西石河村、呂家村、明三村、張官村、桑園村十個村莊正以集體收入突破千萬元的生動實踐,悄然勾勒出一幅新時代“富村圖鑒”。 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章丘的鄉村,正以蓬勃的生命力,在希望的田野上書寫著振興的新敘事。
111612t1pjb6a5saiksrzx.png (4.94 KB, 下載次數: 3)
下載附件
2025-7-13 11:16 上傳
土地是最厚重的底色,也是最樸實的遠方。在章丘,傳統農業正經歷著從“面朝黃土”到“科技賦能”的蛻變,閑置土地變身“聚寶盆”,田野里長出的不僅是莊稼,更是村民腰包里的“真金白銀”。 在刁鎮街道張官村,蔬菜批發市場的喧囂聲里藏著振興的密碼。這里,菜農與商戶論質講價的吆喝聲此起彼伏,東方商人田園綜合體的溫室大棚里,智慧農業設備24小時監測著作物生長。近年來,張官村以黨建為引領,通過盤活集體資產、推動一二三產深度融合,讓“菜籃子”變成了“錢袋子”。
forum.png (86.24 KB, 下載次數: 4)
下載附件
2025-7-13 14:52 上傳
而在更廣闊的章丘大地上,85.5萬畝高標準農田托舉起“糧食安全壓艙石”,161萬畝沃野產出“穩產增收定心丸”。中北部平原120萬畝小麥玉米翻涌“金色海洋”,南部山區20萬畝特色雜糧繪就“多彩畫卷”。64萬噸糧食產能的背后,是科技賦能的智慧種植、是適度規模經營的機制創新、是“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生動注腳。土地不會辜負每一滴汗水,當傳統種植遇上現代農業,當“巴掌田”變成“產業田”,鄉村振興的根基便深深扎進了泥土里。
111612mrzqkgqsikl7cqac.png (456.92 KB, 下載次數: 4)
下載附件
2025-7-13 11:16 上傳
鄉村振興的深層動能,始終躍動于黨建引領與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熱切期望中。 三澗溪村的振興故事里,沒有“獨角戲”,只有“大合唱”。村子持續以黨建為引領,以“紅色引擎”驅動發展全局,創新“黨支部+產業鏈”模式,先后成立返鄉創業、青年創業、康養服務等5個黨支部,讓黨組織成為產業發展的“主心骨”。如今,100多名年輕人帶著資金、技術和創意扎根三澗溪,80%的經營主體由“新農人”挑大梁,不僅帶動近百戶農民就業增收,更讓“返鄉創業”成為村里最時髦的“潮流”。
111612rjqq6rzntq0to7tu.png (608.01 KB, 下載次數: 3)
下載附件
2025-7-13 11:16 上傳
相公莊街道桑園村則是“工業強村”的典范。村“兩委”抓住機遇成立置業、商貿等五大合作社,以“土地+資金”入股模式盤活20畝建設用地,建起標準化廠房對外租賃。這一招“變租地為招企”,不僅讓村集體收入快速增長,更讓村民變身“股東”年年分紅,干部群眾一條心,鄉里鄉親一股勁,振興的路子越走越寬。
111613cn4zh94rpzznk4bh.png (398.38 KB, 下載次數: 5)
下載附件
2025-7-13 11:16 上傳
俯瞰章丘沃野,鄉村振興畫卷正酣。75個“黨建工作區”、21個跨村聯建黨委攥指成拳,18個“第一書記服務聯盟”、2.4萬名黨員下沉一線。6處市級以上鄉村振興專家服務基地、2萬余名鄉村人才扎根鄉土,章丘正以組織振興之筆,在廣袤鄉土上書寫著“人心齊、泰山移”的時代答卷。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更要“鑄魂”。章丘的鄉村,正用詩意棲居的畫卷與文明浸潤的溫度,詮釋著“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深刻內涵。 走進呂家村,筆直的公路串起白墻黛瓦的民居,綠樹掩映間,無公害蔬菜農場里游客采摘正歡,稻香漁歌生態露營基地的帳篷里飄出咖啡香,呂家歡樂堡的童聲笑聲穿透云層。這個曾經普通的村莊,如今成為“慢生活休閑區+鄉村公共文化服務”的鮮活樣本——不僅可以親近自然,也可以圍爐煮茶享受愜意時光,文旅項目的“出圈”不僅讓村集體收入水漲船高,更讓村民在“家門口”吃上了“旅游飯”。
111613frrr6nfibnbztli7.png (836.09 KB, 下載次數: 5)
下載附件
2025-7-13 11:16 上傳
如果說呂家村是“山水生金”的詩意注腳,那么西石河村則是“內外兼修”的幸福樣本。在壯大集體經濟的同時,西石河村下足“繡花功夫”推進精神文明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里,理論宣講、技能培訓常態化開展;“好媳婦”“文明家庭”評選讓文明新風浸潤人心;每年500余萬元的分紅、5.5萬元的村民人均收入,讓“富口袋”與“富腦袋”同頻共振。如今的西石河村,既是集體收入過千萬的“經濟強村”,更是村民幸福感爆棚的“文明家園”。
111613b575ccaa6z5t6wcs.png (458.88 KB, 下載次數: 3)
下載附件
2025-7-13 11:16 上傳
推窗見綠、出門見景,連空氣里都飄著泥土和花香——這種“生態紅利”,正轉化為村民的“幸福賬單”。 鄉村振興的本質,從來不是“讓鄉村變成城市”,而是“讓鄉村成為更好的鄉村”——有產業支撐的踏實,有文化浸潤的底氣,有生態滋養的從容,有人才匯聚的活力。章丘的10個千萬村,正是這種“更好的鄉村”的注腳。 在章丘的土地上,振興的故事還在繼續。下一個千萬村,或許就在不遠處的山坳里,在孩子們瑯瑯的讀書聲中,在老人們幸福的笑容里——因為鄉村振興,從來都是一場“接力賽”,而章丘,已經跑在了前面。 【小編有話說】 村里有奔頭! 章丘集體經濟的“土辦法”見了大成效 為他們點贊! ▍免責聲明:我們尊重原創。此內容整理自“章丘區融媒體中心”。如有侵犯,請聯系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