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喜歡玩手機游戲的家長小心了 手機游戲不但影響孩子學習 游戲里還有專門針對未成年人的詐騙!
近日,年僅10歲的小學生汐汐在家使用其父親手機刷視頻時,看到一個免費獲得“X仔”游戲皮膚的短視頻。
1.jpg (78.82 KB, 下載次數: 23)
下載附件
2024-1-30 15:11 上傳
喜愛玩該游戲的汐汐在“免費皮膚”的誘惑下,聯系了該“博主”,按照對方要求照做后被告知操作失誤,導致賬戶被凍結,需要她將其家長的手機號以及收到的“驗證碼”如實告知用于“解封”,否則就要扣除家長6萬元。
汐汐怕“扣除”父親的錢,便將收到的驗證碼告訴了對方。而騙子在收到驗證碼后,將其父親卡中的3萬余元分多筆轉走。
2.png (232.32 KB, 下載次數: 18)
下載附件
2024-1-30 15:11 上傳
640.png (146.54 KB, 下載次數: 22)
下載附件
2024-1-30 15:11 上傳
次日,汐汐父親在查看銀行賬戶時,發現資金被轉出,經過多方詢問后,才發現是自己女兒遭受了詐騙,立即向警方報警。
此案是詐騙分子以領取免費“游戲皮膚”為誘餌,誘騙未成年人上當后,再利用其父親的手機號及收到的驗證碼注冊了某支付軟件,然后再利用未成年犯錯急于彌補的心理進一步騙取手機收到的信息,如登錄驗證碼、綁定驗證碼、轉賬驗證碼等,從而對其綁定銀行卡進行資金轉移。
目前,該案件正在進一步辦理中。
近年來 未成年人因玩網絡游戲 被詐騙的案件屢屢發生
微信截圖_20240130151230.png (73.86 KB, 下載次數: 24)
下載附件
2024-1-30 15:12 上傳
可能會有不少家長認為,我家孩子只是上上網,玩玩游戲,怎么會被騙呢?
殊不知,網絡詐騙黑手已經伸向未成年,詐騙陷阱就在我們身邊……
請同學們看好!
以下這些案例都是大家
容易中招的騙術!
免費送游戲皮膚裝備詐騙
4.jpg (67.68 KB, 下載次數: 24)
下載附件
2024-1-30 15:11 上傳
王同學在家玩某款游戲時,消息欄收到陌生玩家發來的私信稱,加QQ群可以免費領游戲裝備。
王同學在按對方要求操作過程中,對方以其操作失誤為由,稱必須解除失誤,否則會扣其母親銀行卡內余額。
王同學在對方的要求下,使用其母親的手機以“完成認證”為由,掃對方提供的二維碼并刷臉完成轉賬。
事后,王同學母親發現后錢被轉走,于是帶王同學去報警,共計被騙3萬余元。
虛假中獎詐騙
5.png (208.9 KB, 下載次數: 25)
下載附件
2024-1-30 15:11 上傳
張同學收到一個QQ消息稱,其在QQ空間抽獎活動中獎了,掃碼支付運費就能獲得獎品。
張同學支付運費后,對方將其拉入一個群聊稱,因其是未成年參加活動導致公司后臺8萬元被凍結,讓其幫忙解凍,不然以法律途徑找其父母追責。
張同學因害怕被父母責怪,便按對方要求拿其母親手機按對方指導操作,將其母親銀行卡號和短信驗證碼告訴對方后,發現被轉近2萬元。意識到被騙后,張同學在家長的陪同下到派出所報警。
網絡追星詐騙
6.png (594.51 KB, 下載次數: 23)
下載附件
2024-1-30 15:11 上傳
李同學被拉入一個某明星的粉絲QQ群,發現做任務就可以領明星周邊和1888元紅包的信息,于是按要求操作。
隨后,對方稱因其是未成年人無法獲得紅包,需用其父母的手機完成驗證才能領取。
在對方要求下,李同學拿母親的手機操作,后來發現不但沒有收到1888元的紅包,母親的銀行卡反而被轉走近5萬元。
冒充好友詐騙
7.png (406.95 KB, 下載次數: 24)
下載附件
2024-1-30 15:11 上傳
陳同學收到其閨蜜在QQ上的消息,稱自己的朋友受傷住院,需要手術,說是自己微信沒綁定卡,想先給陳同學銀行卡轉3300元,讓其代為微信轉賬。
之后對方向陳同學要了銀行卡號,并向其發送轉賬截圖(其實是偽造的截圖)。
8.png (415.47 KB, 下載次數: 24)
下載附件
2024-1-30 15:11 上傳
陳同學向其提供的手機號通過微信收付款中的手機號支付方式轉賬3300元,之后通過微信聯系閨蜜核實后,得知閨蜜的QQ號被盜,信息是騙子發出的,陳同學被騙走3300元。
警方提醒
以上騙術看起來似乎很容易識破,但孩子們因防騙意識差,容易受騙上當。所以,家長要做的是讓孩子們盡可能多地去掌握防騙技能。
另外,對孩子們進行防詐教育的同時,家長們也要做到以下幾點:
1 保管好自己的手機和銀行卡,不要讓孩子知道支付密碼,不要將支付APP設置為免密支付,盡量不使用面容或指紋支付,或在手機上不錄入孩子的面容或指紋。
2 加強對孩子的反詐騙教育。對來歷不明的電話、短信、鏈接一律不看、不理、不點;不要理睬網絡上故意搭訕的陌生人,不要貪圖小便宜,輕信中獎、賺外快等說辭;對于任何理由的轉賬、匯款要求,堅決不聽、不信、不轉賬。
3 經常對孩子使用的電腦、iPad、手機等電子產品進行檢查,查看社交及銀行賬戶的支付款項。一旦發現孩子被騙,請立即保留證據,報警處理!
▍免責聲明:我們尊重原創。此內容整理自“濟南市公安局章丘區分局”。如有侵犯,請聯系刪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