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一個鐘南山院士的故事:
鐘南山院士曾說過一段小時候的經(jīng)歷。上學(xué)時,他每個月都要給學(xué)校交一筆伙食費。有一次,父母把這筆錢給了他,但他卻拿著這筆錢去買零食。
臨近學(xué)期末,父親知道了這件事,他頓時覺得自己要大難臨頭,爸爸肯定會痛打他一頓。可是,父親只是問他:“南山,你好好想想,這個事你做得對不對?”鐘南山說,父親這番話,比打他一頓的刺激還要大。雖然父親沒有罵他,更沒有打他,卻讓他認(rèn)真反省,意識到自己錯在哪里。
有父母覺得,打孩子是一種教育方法,可很多時候,這只是父母的情緒宣泄。
而被打的經(jīng)歷將成為孩子人生中最恐怖的過往,未來要花費很長的時間才能療愈這種創(chuàng)傷。
真正持久有效的教育,源于父母的愛和智慧
暴力不是教育的必須。父母的循循善誘才是孩子健康成長最需要的養(yǎng)分。
有句話說“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在于他有怎樣的‘觀念’,接受過怎樣的教育。”
決定孩子將來變成什么人的要素,都滲透在父母的一言一行中!
微信圖片_20220810144509.jpg (417.56 KB, 下載次數(shù): 7)
下載附件
2022-8-10 14:45 上傳
微信圖片_20220810144512.jpg (463.66 KB, 下載次數(shù): 13)
下載附件
2022-8-10 14:45 上傳
微信圖片_20220810144516.jpg (466.11 KB, 下載次數(shù): 5)
下載附件
2022-8-10 14:45 上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