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領取小禮品”、“添加好友即得免費試用紙巾”,有些商家會通過這種方式來做推廣,但有些人卻以免費為幌子設下陷阱,通過免費贈送小禮品的方式來讓人落入圈套。 近日,章丘區雙山街道的小王她就接到了所謂購物平臺打來的電話,說要免費送濕巾,結果被騙走了三萬余元。
那么,小王究竟是怎么被騙的?咱們看看到底怎么回事兒。
沒過多久,小王就接收到了對方寄給他的兩包濕巾。嘗到了甜頭的小王隨后按照對方要求加入到了一個微信群。就這樣小王按照對方的操作要求又賺了200多元紅包,可這時對方告訴小王想要賺更多的錢,還可以升級成代理。小王一迷糊就把1000塊錢轉給了對方,可對方卻說小王操作錯誤了。
直到第三單,小王需要給對方轉賬6萬元的時候,小王才考慮過來自己可能遇到了電信詐騙。隨后報警救助。接警后,章丘刑警大隊反詐中心的民警迅速成立專案組立案調查。
在章丘區公安分局刑警大隊,小王見到了反詐中心民警孫警官,小王將自己的遭遇一五一十地告訴給了孫警官。那么小王是怎么一步一步走進詐騙陷阱的呢?
孫警官說,小王遇到的就是新型詐騙方式,但是刷單詐騙換湯不換藥。嫌疑人通過非法的手段獲取受害人的相關個人信息,并第一時間和受害人取得聯系,讓受害人放松警惕,好讓受害人接受他們給準備的福利。這樣受害人放松了警惕,嫌疑人也落實好了受害人的個人信息。接下來就是要給受害人設套,引誘受害人開始新形式的刷單,但是刷單的字眼他們不會再提。
錢轉走了,還能追回來嗎?一般來說是非常難的,因為這里面是有幫兇的,有些人,就是為了蠅頭小利,他幫著這個犯罪分子,把這個錢就給轉出去了。但因為小王及時報警,給民警破案爭取到了時間,民警一邊分析研判,一邊及時的查看小王的資金流,在這個過程當中,還真就鎖定了一個對公賬號。接下來呢,真的幫小王挽回了損失。
在研判過程中,民警發現小王的資金流入到東北大慶的一個對公賬號,其所有者王某具有重大作案嫌疑。隨后,民警聯系大慶警方,大慶警方依法將嫌疑人王某傳喚到當地派出所。
小王收到退款后,親手寫下錢款收到條,對民警的工作表示萬分感謝。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當中。
如今電信網絡詐騙頻發,出于對自己的保護,銀行卡、手機卡等個人物品,不要外借。對于來歷不明的鏈接、廣告等也要特別防范,既要小心自己落入犯罪分子的詐騙陷阱,也要防止誤入幫助別人跑分刷單的犯罪道路。
▍免責聲明:我們尊重原創。此內容整理自“章丘公安分局”。如有侵犯,請聯系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