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變冷,寒風漸刺骨,在這樣的天氣里能喝上一碗熱乎乎的粥,簡直暖身又暖心。 粥與中國人民的關系可以說源遠流長,最早的文字記載可以追溯到周書。關于粥,有很多傳說與發明,更有多種說法流傳甚廣。 有說喝粥延年益壽,有說喝粥養胃,有說喝粥驅寒…喝粥真的有那么多好處嗎? 答案是肯定的,但喝粥還有一些注意事項,快一起來看! 喝粥有哪些好處? 喝粥能增加食欲、便于吸收,熬煮軟熟的稀飯入口即化,下肚后非常容易消化,對于生病時食欲不振及胃出血等要求進流食、半流食以及胃腸道感染、腹瀉的人而言尤為適宜。 冬季清早起床喝上一碗熱粥,可以幫助保暖、增加身體御寒能力,能預防感冒。 除了常見的大米粥、小米粥和玉米粥外,也有一些養生功效的粥,如祛濕熱的紅豆薏米粥,防治風寒感冒的紫蘇粥、香菜粥,防治風熱感冒的薄荷粥,治療干咳無痰的雪梨百合粥,溫胃的生姜羊肉粥,祛濕的荷葉粥等等。 不同粥功效不同 小米富含色氨酸,色氨酸是血清素的一種初期形式,這種神經傳遞素負責控制睡眠模式、食欲和情緒等,是人體的必需氨基酸之一。 玉米富含谷氨酸,谷氨酸在生物體內的蛋白質代謝過程中占重要地位,可以為大腦供能,促進腦部各環節的循環。 南瓜含有類胡蘿卜素,類胡蘿卜素是體內維生素A的主要來源,有益改善視力。 燕麥富含水溶性膳食纖維,可以降血脂,控制血糖。 但其實,選擇混合品種的粥,更容易獲得不同的營養素。 人們常說的“八寶粥”就是一種。八寶粥一般是以梗米和糯米為主料再添加豆類、干果,形式多樣。在“八寶粥”中,豆類富含賴氨酸,彌補了谷類中所缺的賴氨酸,各種堅果富含人體必需的脂肪酸、多種維生素及微量元素,混合谷物、豆類、干果等的粥不僅美味可口,更加營養豐富。 煮粥不當會破壞營養 很多人為了縮短煮制時間,改善粥的風味,增強嗜口性,會在煮粥時加入一定量的堿(以堿面為主)。 因為堿一方面可使淀粉失去旋光性,加速谷物中淀粉的溶解,提高谷類食物在煮制時的成熟速度。另一方面可以改變谷物淀粉的結構,使淀粉更易吸水糊化,增加了粘性,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讓粥粘稠一點。 但這種取巧的方式會破壞粥的營養成分: 1、破壞蛋白質 堿的加入使蛋白質中的必需氨基酸如胱氨酸、賴氨酸、絲氨酸轉化成一些新的氨基酸,因此降低了蛋白質的營養。 2、破壞維生素 谷類中富含維生素B,為我國居民膳食中B族維生素主要來源。維生素 K 是谷物中含有的唯一脂溶性維生素,以維生素K1的形式存在。無論是維生素B還是維生素K,在堿性條件下的性質都不穩定,容易分解。因此,煮粥放堿會破壞谷物中的維生素。 所以,如果想要喝到更營養的粥,還是需要小火慢煮,如果想讓粥稠一點,可以加一些糯米,還能豐富粥的風味。 喝粥真的有傳說中那么好嗎? 粥相對于其它的主食來說,是一種非常好消化的食物。粥不需要進行充分的咀嚼,就能直接下咽,對于一些牙口不好的人群,以及腸胃的生理功能比較差的人群,喝粥確實是一種好的選擇。 但究竟適不適合經常喝粥,還要因人而異。 1、腸胃功能非常正常的人,不建議每天喝粥 粥因為加工方式特殊,非常容易消化,同樣的大米煮粥和米飯,粥的熱量相對較低,每100克大米粥中含有46大卡的能量,而同樣重量的米飯,卻有116大卡的能量。粥能量低,消化快,就容易產生饑餓感,因此會增加全天攝入的總能量。 因此,正常人群想喝粥,可以加一些根莖類、雜豆類、谷物類的粗糧到粥里,不僅可以增強腸胃蠕動感,還能夠延長飽腹感,為機體攝取更多的營養物質。 2、不是所有的胃,粥都能養 患有胃病的人,往往相信“喝粥養胃”一說。事實上,對一些胃病患者來說,喝粥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如患有胃潰瘍以及反流性食管炎的人群,如果每天都喝粥或者是一次性大量喝粥,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加重病情,具體應當遵從醫囑。 3、糖尿病患者盡量少喝大米粥 粥好消化的特點,使得人們餐后血糖升高,對于糖尿病患者而言,不利于血糖的控制,糖尿病患者最好選擇添加有粗糧的粥。 4、喝“燙粥”不可取 很多人喜歡趁熱喝粥,覺得這樣比較暖和,但事實上食用過燙的食物,容易損傷胃粘膜和食道粘膜,甚至是增加食道癌的發生概率。一般而言,控制在65℃以內比較健康。 沒想到吧,喝粥也有這么多學問,了解這些以后要健康喝粥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