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3日,國家文物局在浙江省慈溪市上林湖越窯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召開全國遺址公園現場工作會,會上公布全國12處第三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并授牌,我區城子崖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列入名單。王玉潔副區長參加現場會,并代表區政府接牌,標志著城子崖考古遺址公園正式掛牌“國家級”。
1_副本.jpg (225.36 KB, 下載次數: 1)
下載附件
2017-12-2 13:52 上傳
位于我區龍山街道辦事處的城子崖遺址是一處龍山文化為主,兼有岳石文化和東周遺存的城址,為龍山文化的代表性遺址和命名地,在學術界享有“考古圣地”的美譽,也是我區對外宣傳豐厚歷史文化底蘊的金色名片。
2_副本.jpg (144.01 KB, 下載次數: 1)
下載附件
2017-12-2 13:52 上傳
2013年初,在省、市文物部門的指導下,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區文廣新局、文物局啟動城子崖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工作。期間積極按照相關標準組織材料,委托資質單位編制《城子崖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規劃》,并通過層層評估,于2013年12月通過國家局批準,列入全國第二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全省同批通過立項的單位為5處,濟南市僅城子崖1處。 據了解,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掛牌評估工作分專家組現場考察打分、國家文物局聽取資料匯報兩部分。本次我省參加掛牌評估的遺址公園有兩處,其中,城子崖考古遺址公園首次參加,即通過評估,也是全省唯一一處列入國家局公布名單的項目。
3_副本.jpg (17.5 KB, 下載次數: 1)
下載附件
2017-12-2 13:52 上傳
從2013年底通過立項至今,經過四年的努力建設,城子崖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已建成并開放博物館展示區、游客服務區兩大區域。據了解,遺址公園內涵豐富、簡潔精致的博物館展示、符合遺址本體風貌,體量恰當的游客服務區、契合文化內涵,自然樸實的小米種植區是打動現場考察專家組,評估 “高分”勝出的法寶。 從文物部門了解到,遺址公園博物館展示區是對原有遺址博物館的基礎上進一步改造提升。整項工程由章丘區政府投資近1800萬元,于2012年10月-2013年9月實施,歷時近一年。改造后的博物館展覽面積由1000平方米擴大至3000平方米,增加展品數量,豐富展覽內容,依靠先進技術手段,極大的提高了展覽水平。并增建休息區、多媒體區,強化博物館硬件配置,大大提升了社會服務能力。如今的城子崖遺址博物館年接待游客近10萬人次,已成為章丘特色、山東亮點,國內首屈一指的遺址博物館。
4_副本.jpg (43.02 KB, 下載次數: 1)
下載附件
2017-12-2 13:52 上傳
游客服務區位于遺址公園北側,工程建設由區政府投資3000余萬元,2014年5月啟動,2015年10月完成施工。游客服務區由遺址公園入口標識(東面主入口、北面次入口)、游客服務中心、停車場、綠化節點、景觀水系等構成,環境優美,大氣簡潔,與遺址本體有機融合。相關基礎設施的建設,也為遺址公園提供社會公共服務及后續建設奠定基礎。 此外,為加強城子崖遺址保護,改善遺址整體環境,2015年開始,區政府主導實施城子崖遺址建控地帶內多處拆遷工作,拆遷企業2家,商住戶10家,雞棚3個。拆遷建筑面積17000平方米,拆出土地46畝。流轉城子崖博物館周邊土地280畝,并在此基礎上開辟遺址公園小米種植區,一定程度上還原龍山時期當地粟作農業的歷史情況,一方面增強游客體驗遺址文化內涵的感受力,另一方面也對宣傳我區特色農產品發揮積極作用。 城子崖遺址博物館,游客服務中心、小米種植區連點成片,城子崖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已呈現頗具可看性的歷史文化與自然風貌有機結合的北區風貌。以此為平臺,組織成立山東考古學會龍山文化研究會、積極協助省文物局組織2016年全省文物保護百項重點工程集中開工暨保護利用項目集中簽約活動,特別是承辦第22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龍山文化衛星會議,極大了提升了我區歷史文化宣傳層面,進一步擦亮了城市名片。 下步,文物部門將在區政府的科學部署下,繼續堅持原生態保護,繼續加大建設管理力度,按部就班,適時開展城子崖遺址北區城墻、城壕遺跡保護展示、城子崖西城墻遺跡保護展示廳改建及展示廳內城垣本體保護、考古體驗中心等系列工程。爭取在遺址公園建設中達到生態保護與文物利用、長遠規劃與當前建設、整體布局和局部設計三個有機統一。積極探索,充分發揮考古遺址公園在地方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積極作用,切實將其打造成一項全民參與、惠及大眾的民生工程。 來源:掌上章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