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修復、城市修補 章丘城市發展深度轉型
城市“雙修”是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城市轉型發展的主要標志。近年來,章丘區委、區政府回應市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系統推進生態修復、城市修補,發展壯大文旅產業,不斷提升城市的品質和活力。
大力改善生態環境。多措并舉,全面提升,彰顯泉水風貌、保護名山秀水、打造田園風光。僅今年以來,先后取締1549家散亂污企業、713處禁養區養殖場(戶),關停石材經營業戶617家,治理揚塵污染等突出問題,大氣質量不斷好轉。把河庫貫通、城區水系建設緊密結合,實施系統保泉。實施章丘國家森林公園胡山片區生態提升、赭山片區生態修復,白云湖國家濕地公園退漁還濕6000畝,再現昔日勝景。
1.jpg (55.19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2017-12-4 10:06 上傳
全面提升城市功能。著眼于融入省會、互聯互通,不斷優化路網結構,濟青高鐵章丘北站明年投入使用,濟臨高鐵章丘南站即將建設,膠濟鐵路章丘站正在擴容提升。濟南市軌道交通將向章丘延伸,我區還將規劃建設南北向有軌電車,配套完善騎行、慢行、綠行、景觀等系統,建設現代化、立體化的交通體系。
章丘區三年內將建設濟南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園、國際醫養健康城、中國新傳媒小鎮等21個特色園區,打造新舊動能轉換的先行區。山東大學主校區、山東財經大學主校區即將遷建章丘,山東科技大學、山東省社會科學院、山東省自然博物館等高校院所也將入駐章丘,人才薈萃、創新驅動必將推動章丘更具活力、更富魅力。
積極塑造特色風貌。在推動城市有序更新的過程中,我們更加注重保護歷史建筑、古樹名木,不斷加強歷史文化挖掘整理,保護修繕傳統建筑,對白泉、朱家峪等古村精心呵護,傳承千年文脈,留住城市記憶。在傳承保護的同時,挖掘自身特色,創造精品佳作。與烏鎮陳向宏團隊合作,計劃投資200億元,打造體現章丘獨特人文自然傳統風格的“明水古城國際泉水旅游度假區”,與華僑城集團合作打造“繡源河文旅綜合體”,計劃投資500億元,打造國際視野、濱水特色的現代新城。一東一西,一古一今,進一步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彰顯時代精神。清照故里,泉韻章丘。章丘文旅名城的藍圖正在描繪,一座“山、泉、河、湖、城”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山水園林城市呼之欲出。
2.jpg (61.88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2017-12-4 10:06 上傳
借力“城市雙修” 打造章丘旅游“48小時”概念
章丘要發展文旅產業,自身仍存在景點分布零散,形不成合力;旅游多以觀光游為主,體驗式、度假式旅游欠缺,形不成“吃、住、行、游、購、娛”的旅游產業發展鏈條,留不住游客;百脈泉、朱家峪、白云湖、七星臺等國有景區,存在政企不分、體制不順等弊病,經營模式滯后。為解決當前弊端,真正實現“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發展,找到引爆點,徹底打通文化旅游與商業的連接,2017年9月7日成立章丘文旅集團,作為章丘區文化旅游設施投資、建設及其相關產業的經營管理主體。公司性質為章丘區政府所屬國有獨資企業。先期將百脈泉景區片區所屬資產、負債,經審計評估確定的凈資產,注入章丘文旅集團;再分期依法將全區所有國有文化、旅游、體育產業資源整合納入該平臺統一運營管理。
文旅集團的成立是章丘區委、區政府全面深化改革創新、推動文化旅游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章丘文旅公司作為全區唯一的文化旅游資源開發建設投融資平臺,實現了對全區旅游文化資源的高度整合和高效管理,標志著該區文化旅游建設管理由“辦事業”向“辦企業”轉變、由“管資源”向“管資產”轉變、由“園林景區”向“旅游度假”轉變,促進了全區文化旅游產業的大發展、大提升。
文旅集團堅持開放式的態度,以三個“主體”為職能定位,把打造章丘旅游“48小時”概念(旅客停留時間為48小時)作為發展目標,承擔全區文化旅游設施、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建設、運營管理等職能,實行“融、建、運、銷、投”一體化的閉環系統運作。
4.jpg (54.39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2017-12-4 10:06 上傳
從促進全市旅游產業轉型升級的角度出發,更好地對章丘區全域旅游產業進行統一開發策劃。充分發揮項目的牽引作用,與國內外知名文旅產業投資運營主體合資合作,如:與烏鎮團隊合作開發泉水生態文化片區,與華僑城集團合作開發繡源河片區等,把“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充分挖掘章丘文旅產業發展潛力,把章丘打造成省會濟南乃至全省、全國的休閑旅游度假集散地。
規劃和參與全區文化旅游建設的投融資業務,以金融資本為核心,吸收銀行、證券、信托、產業基金等金融資源,綜合使用股權、債權等多種融資方式,募集更多資金用于重點文旅產業用地、資產整合以及酒店、劇院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匹配文旅資源開發、運營等全生命周期的投融資體系,做到文旅項目商業模式的合理設計和投融資規劃的有效搭配。
用同一種標準對全區文化旅游資源進行統一規劃,通過市場化并購、重組等形式,整合該區目前分散的文旅資源,集聚資源規模優勢。以“同一種微笑、同一種標準”構建章丘文化旅游的符號記憶,打造以百脈泉景區為首的泉水文化生態標志區,以朱家裕景區、龍山文化、一代儒商孟洛川等為主線的歷史文化景區,以白云湖等自然風光為主題的田園景區,形成集“吃喝玩樂游購娛住”等功能于一體新型綜合業態,讓游客能玩得好、吃得好、留得下。
3.jpg (52.95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2017-12-4 10:06 上傳
打造章丘旅游特色符號 形成自有原創ID
新時代的章丘正在發展為以山泉湖河城為代表的,以產業高地、宜居新區、文旅名城為愿景目標的省會都市圈的新增長極與創新高地。
明水古城的規劃建設,將打造國內一流的明水古城國際旅游度假區。內容包括:一是明水古城片區,面積約為500畝。重點突出泉水空間特色、古城格局特色、清照文化特色。二是車站街西片區,面積約為744畝。結合儒商軸帶及社區打造,形成時尚老街片區。三是水鄉風光片區,面積約1.6萬畝。包括百脈泉、眼明泉兩泉匯流,赭山、繡江河、明水香稻、棗園溫泉等區域。以生態環境為依托構筑步行、騎行和舟行的健康綠色片區,彰顯“山-水-林-田-城-村”的空間格局特色。目前,明水古城在陳向宏團隊的操盤下,已經著手進行初步的概念規劃。預計明年三月份可動工。
華僑城繡源河文旅綜合項目總投資約500億元,橫跨繡源河兩岸,南起濟臨高鐵章丘南站、北至濟青高鐵章丘北站,南北約20公里,規劃用地面積約12平方公里。與明水古城東西呼應、動靜結合,深得“古新交融、泉河相依”的韻味。
5.jpg (58.58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2017-12-4 10:12 上傳
重點規劃了“兩橫五縱”、十二條天然沖溝、小東山濕地和白泉濕地等水系景觀規劃工程;其中“兩橫五縱”城市水系是以城市水系景觀有機銜接、泉水水系生態改善提升為目標,打造以經十東路、濟青路為兩橫,以世紀西路、雙山西路、雙山大街、繡水大街、石河街為“五縱”環城水系,同時規劃建設慢行系統,南部與調水補源的白泉、小東山濕地相接,北部與兩泉匯流(東麻灣泉群、西麻灣泉群)、兩河貫通(繡江河、西干渠)區域相連,打造清泉涌動、小河婉轉、水系相依的環城水系景觀。該水系總長38.3公里,面積1555畝,慢行系統26公里。12條天然沖溝位于世紀東路南北兩側區域,使市民出行五分鐘見綠、十分鐘入園,提升了城市生態環境。
胡山片區將依托胡山天公地母祠、望魯塔、東、北天門等道教文化資源;齊魯古道、白泉古鎮、中麓書院等齊魯文化遺跡;太平莊、馬家峪、朱家裕等民俗文化資源,西園水庫、自然沖溝等胡山生態資源,打造三大精神地標:道教文化精神地標、齊魯文化精神地標和民俗文化精神地標,借鑒萬科杭州市良渚文化村、成都太古里的成功經驗,具體規劃四大板塊:歷史板塊、道教板塊、民俗板塊和極限運動板塊。該片區規劃將聘請國內一流的清華大學規劃院和“世界500強”的萬科集團來聯手規劃打造。
6.jpg (50.31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2017-12-4 10:12 上傳
目前占地約200畝白泉古鎮正在對保留的進士樓、繡樓等古建筑進行修繕,同時對齊魯古道、古村城門、地道等進行了探挖,再現了古鎮的歷史風貌,為下一步的規劃建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來源:中華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