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貧互助”?這個詞很新穎啊,啥意思?我顧名思義了一下,就是貧困戶幫助貧困戶唄,有意思,來看看這個模式大家喜歡不? 原文如下: 讓貧困戶發揮各自優勢,互相幫助,靠自身勞動養家糊口,章丘區黃河鎮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根據黃河鎮實際摸索出的“貧貧互助”模式,讓貧困戶贏得社會的尊重和認可,走出了一條志愿服務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之路。 
進入11月以來,章丘區黃河鎮東邢村71歲的困難戶謝秀英老人,每天清晨一大早就燒開兩瓶熱水,送到患強直性脊柱炎多年、只能靠板凳走路的同村貧困戶邢瑞臣家中,讓邢瑞臣和他80多歲的老母親盡早的用上熱水,吃上熱飯,送完邢瑞臣家,謝秀英又馬不停歇地趕往另一位需要服務的貧困戶家中。“天冷了,盡早給他們送熱水來,可好讓他們暖和些。”勤快的謝秀英老人每天為服務對象忙活完回到家時間已快中午,但她從沒覺著累,每天都樂呵呵忙活著,感覺自己渾身有使不完地勁。
章丘區新時代文明實踐黃河分中心在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中,創新思路,大膽嘗試,摸索出了一套“貧貧互助”的扶貧模式,扶出了愛心溫度。當初作為試點的東邢村建起了服務設施,并安排有勞動能力的謝秀英和王兆珍兩名困難戶給邢瑞臣和村里的其他5戶失能半失能貧困家庭提供服務,給他們送熱水、洗衣服,每月還會給他們理一次發。全方位的照料使得邢瑞臣一家再也不為身體的不方便而發愁,原先愁眉不展的邢瑞臣臉上露出了笑容,整個人都像是變了樣,他見人就夸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好。
在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貧貧互助”幫扶中,享受到實惠的不僅有邢瑞臣等失能貧困人員,還有如滕菲和滕世偉姐弟的留守兒童。章丘區新時代文明實踐黃河分中心為了幫助貧困戶留守在家無人照管的孩子,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留守兒童托管站”學習,組織各大高校的大學生志愿者給孩子們授課、講學習方法和做人道理、陪著他們做游戲,使他們在保障安全的同時還能提高學習成績,解決了其家庭的后顧之憂。
章丘新時代文明實踐黃河分中心志愿服務“貧貧互助”,讓鄰里之間多了噓寒問暖、關心關愛,在村莊形成了互幫互助、孝親敬老、扶貧濟困的濃厚氛圍,讓和諧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孝善文明在章丘大地開花結果。
這樣一來其實很好啊,我之前就聽說很多貧困戶天天就在那抱怨,為啥政府不管他,可實際上他有勞動力,為啥不自己創造美好生活呢,就算上有老下有小,你是不是得背負起自己的責任呢,好好干還能拼不出一條富裕之路? 這樣“貧貧互助”,是不是更明白啥叫“助人為樂”了~ ▍免責聲明:我們尊重原創。此內容整理自“今日章丘”。如有侵犯,請聯系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