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夢途中的圣水泉,風光正好! 位于濟南市章丘區青石山深處的圣水泉村,過去是個“貧困村”,如今搖身一變,已經蛻變為“產業龍頭村”。 振興的背后,是什么在加持?日前,“‘項’新深耕 勇立排頭”——濟南項目深化年一線調研活動走進圣水泉村,解密圣水泉村蛻變、振興、致富背后的獨家秘訣。
084951hjchuw52rw2fe9zw.jpeg (296.53 KB, 下載次數: 20)
下載附件
2024-11-7 08:49 上傳
?? “窮山溝”燃起新希望
過去的圣水泉村,村民多以核桃、玉米種植為生。多年來,這個發展模式從未改變。
直到2021年,村“兩委”換屆選舉,新一屆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何繼東讓圣水泉村的發展理念得以更新。 何繼東原本是事業有成的企業家,在垛莊鎮黨委、政府的動員下,何繼東毅然回村帶領村民致富。 “我不能只是自己富,這片鄉土養育了我,我也有責任帶著家鄉父老一起富。”何繼東說。 但是,圣水泉村的出路在哪?何繼東時常問自己。 經過走訪考察,結合本地氣候、土壤等優勢,并進行多方論證評估,何繼東和村“兩委”成員一致決定,要在“小米”上做文章,以“一粒米”為起點改變村莊命運。 起初,村民們種植小米的熱情并不高,認為山地產量沒有優勢,且收購銷售困難,小米的品牌知名度也不高,都在觀望狀態。 為了打消村民的顧慮,何繼東承諾當年的谷子收購價每斤5元,高于平均市場收購價3.5元,一下便點燃了村民參加的熱情。 一把谷子撒下去,一項產業興起來。 經過3年的時間,圣水泉村小米種植漸成規模。截至目前,圣水泉村種植的小米有1000多畝,輻射帶動南明黨建工作區7個村總種植面積達到3000多畝,按照畝產500斤、收購價5元一斤計算,預計村民一畝的收益大概在2500元。
084951vdfi8jgddzzcnvcb.jpeg (205.3 KB, 下載次數: 20)
下載附件
2024-11-7 08:49 上傳
?? 點“米”成金叩開共富門
種植的問題一旦解決,很快就要面臨市場營銷的問題。 參加農展會、拜訪企業家……近年來,何繼東走到哪,就把青石山小米帶到哪,將一粒米的“命運軌跡”轉向市場化、產業化發展新路子。 “現在,好多公司訂購我們村的小米給員工發放福利。”何繼東表示,“很多北京、四川的朋友反饋,說我們村的小米熬熟之后會有濃濃的米油,能聞到濃郁的小米香,而且色澤金黃,口感也很好。” 種好“一粒米”,共富一鄉人。著眼于讓“青石山小米”譜寫更多“點糧成金”的新故事,圣水泉村不斷做足宣傳文章,持續拓寬銷路。 “雖然我們的小米非常好,但是酒香也怕巷子深,我們將青石山小米引入直播間,通過直播帶貨,效果非常好。”何繼東說,我們還拍攝短視頻,將鏡頭對準家鄉美景和鄉親們的生活,讓青石山小米品牌更深入人心。 如今,青石山小米已經成了當地農戶的“黃金米”。在小米產業取得一定成績時,何繼東又打起了新主意。 “圣水泉村有不少好東西,我們在擦亮小米品牌的同時,也要讓消費者認識并了解其他優勢農產品。”何繼東說。 小雜糧產業基地應時而生。念著小雜糧的“致富經”,圣水泉村的鄉村振興之路越走越寬:產品端,以小米產業為引領,同步發展紅薯粉皮、粉條、豆腐豆漿等系列產品;加工端,技改升級,加工出小米油等附加值產品,實現農產品生產、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協同發展…… “小雜糧產業基地不僅進一步帶動了村集體經濟的壯大,還就近吸納村民務工,解決就業50余人,讓村民實現在家門口上班。”何繼東表示。
084951msaf87ksdaq87qd7.png (634.94 KB, 下載次數: 17)
下載附件
2024-11-7 08:49 上傳
??
產業更旺、農民更富的同時,圣水泉村也更美了。 其實,上任伊始,何繼東就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讓村莊大變樣。 何繼東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修路。從村南的三趙線下去,到村內的主街,再從村北回到三趙線,是村民進出村子的唯一通道。這條800多米的路,原來是水泥路,年久失修,坑洼不平。何繼東上任后,自掏腰包70多萬元,把這條路修成了4米寬的柏油路。 第二件事是改善村居環境。何繼東又自掏腰包購買了植物,栽種在道路兩旁。村中間小橋,是村民上山種地、河邊休閑的必經之路,原來,欄桿簡陋,存在著安全隱患。何繼東花錢安裝了新欄桿,并且帶領黨員干部和村民,清理了河道內的垃圾。 “村里的年輕人回來都說村里大變樣了,道路平整,路邊多了好多綠化,環境衛生都變好了。”如今,村民們的日子蒸蒸日上,生活環境得以大大改善,提起何繼東更是贊不絕口由衷佩服:“俺們書記不一般,我們村多虧了他!”村里父老鄉親沉甸甸的信任和期望,對于他是肯定,更是前行的動力。 談及未來,何繼東充滿信心。“我的目標是讓我們的農產品走向全國各地,讓村里的每一個人都能過上好日子。
084952z5ki5fpm0npi5i3z.jpeg (148.39 KB, 下載次數: 19)
下載附件
2024-11-7 08:49 上傳
從“窮山溝”到“聚寶盆”,圣水泉村歷經從無到有、從一到多的蛻變。小小米粒,已經成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大產業。
▍免責聲明:我們尊重原創。此內容整理自“魯網”。如有侵犯,請聯系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