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無論是打工族還是企業主,家務活都是誰有空,誰就多做點唄 ?!凹摇彪m然簡簡單單一個字,卻不是一個人就能組成的。一個家 至少要有兩個人,而這兩個人就是這個家的“主人”。兩個人都是主人,所以不存在你需要做多我需要做少的分配,誰空閑時間多就多做點,空閑時間少就少做點。在家里,不要太講原則,多講感情。來自: iPhone客戶端 |
兩代人同住時,年輕人因工作繁忙適當減少家務分擔是合理的,但需以主動溝通、尊重長輩付出為前提——可與老人協商劃分基礎家務來自: Android客戶端 |
最可怕的不是年輕人不做,而是他們用“我上班已經很累了”把門一關,老人用“你們現在真享?!卑褟N房水池占滿。兩代人之間缺的不是時間,是一句明明白白的商量來自: Android客戶端 |
兩代人同處一個屋檐下,最怕的不是誰多做、誰少做,而是把“做”與“不做”當成情感的天平。年輕人下班晚,老人看見燈亮才安心;可老人腰疼還蹲著擦地,年輕人心里也不是滋味。與其爭論誰該少做,不如把家務切成“體力區”和“心意區”:體力區可以請小時工、用機器代勞,心意區——給陽臺的綠蘿澆個水、替對方把快遞拿進門——再忙也擠得出兩分鐘。真正的分擔,是讓彼此都看見:你累的時候,我接得住。來自: Android客戶端 |
有時候,少做一點家務,反而是一種體貼。比如周末早上,年輕人別搶著拖地,讓老人聽著水聲、聞著漂白水味,反而覺得自己“還能幫孩子”;但晚上可以悄悄把洗衣機里的衣服晾了,讓老人第二天曬著太陽收衣服時,心里一暖:原來孩子知道我腰不好。家務從來不是等量交換,而是情緒的暗語:我讓你,不是懶,是心疼來自: Android客戶端 |
家是合伙公司,不是慈善機構。年輕人用工資換效率,老人用經驗換溫情,股東之間最怕的是一方覺得“我在付出,你在索取”。把家務折算成“情感股票”——今天我加班,您幫我兜底,明天您膝蓋疼,我帶您去醫院——賬面上不一定平衡,但長期持有。來自: Android客戶端 |
年輕人上班忙不是免單券,而是重新設計家庭協作系統的契機。與其爭論“少不少”,不如一起把家務總量降到兩代人都能輕松承受的區間。來自: Android客戶端 |
“年輕人上班忙就該少做家務”這句話,本身像一把鈍刀,把問題切得過于粗暴。真正需要討論的不是“該不該做”,而是“怎么做、做多少、怎樣讓兩代人都不委屈”。來自: Android客戶端 |
不是該不該的問題,而是有無空閑的問題,若有時問不干家務就不對了,當然老人老身體允許,可以幫襯著多做點家務。來自: Android客戶端 |
家務沒有天然豁免權,工作再忙也是成年人;兩代人同住,年輕人可以因時間彈性少做,但不能把“上班”當永久擋箭牌,該出錢出錢、該挑擔挑擔,讓分工像工資條一樣透明,才住得長久。來自: Android客戶端 |
還好哈哈哈來自: Android客戶端 |
必須的?。?!來自: Android客戶端 |
應該的?。?!來自: Android客戶端 |
看孩子意愿吧??!來自: Android客戶端 |
看心情吧?。碜? Android客戶端 |
看家庭條件吧??!來自: Android客戶端 |
看情況吧!!來自: Android客戶端 |
怎么樣都可以?。碜? Android客戶端 |
無所謂!來自: Android客戶端 |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大章丘網
( 魯ICP備14015877號-1 )
GMT+8, 2025-9-22 10:16 , Processed in 0.038709 second(s), 17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