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濟南市章丘區白云湖街道辛豐村村民迎來一年中最忙碌最幸福的時刻。氣溫回升,地面濕潤,正是金蟬出洞的最佳時機。夜幕降臨,村民們拿著手電筒和容器,走進果園,開始享受起“抓金蟬撿金錢”的樂趣。 蘋果樹下養金蟬 一晚能摸千余只 7月3日傍晚,村民劉先博來到了他的蘋果園, 一個手電筒、一個塑料桶,開啟了一天中最忙碌的時刻。入伏前后20天是金蟬破土的爆發期,天氣也尤為重要。“金蟬喜歡高溫高濕的環境,今天這種悶熱天算是它們最喜歡的,只要積水下去,金蟬就出來了。”劉先博說。
090814whzh9hrrzdnv221w.png (346.48 KB, 下載次數: 31)
下載附件
2024-7-8 09:08 上傳
桶里灌上水,打開手電筒,劉先博彎下腰,蹲下身子,一頭埋進蘋果樹下。一只、兩只……很快金蟬就已裝了小半桶,劉先博嫻熟地“打掃戰場”。為了方便捉,他提前在樹干半腰處纏好了膠帶,這樣,金蟬只能到達膠帶位置以下。“既防止了它們爬上樹梢,而且還能成堆地捉。”劉先博有些得意地說。“金蟬的生物鐘很準確,白天不出,晚上八點到九點就全都出來了。”劉先博說,遇到下雨天天氣悶熱,金蟬會提前大約半個小時出土。 “晚上10點以后,開始蛻皮變蟬,就不容易賣了,”劉先博養殖金蟬已經有七八年時間,說起有關金蟬的知識,他便打開了話匣子。他說金蟬是“神仙兒”,因為金蟬神秘,前一秒還沒看到,下一秒就能破土而出。
090814k8hpopcz072q1zap.png (392.91 KB, 下載次數: 29)
下載附件
2024-7-8 09:08 上傳
大約半個小時,劉先博桶里的金蟬已經滿了。“收獲了254只金蟬,這些數量還不算多,多的一晚上能摸一千多只。”他介紹,每年一畝地的金蟬收入能有四千多元,種了7畝地,一年收入三萬多元。 游客、收購商絡繹不絕 來摸金蟬得提前預定
晚上七點半,天還沒黑,村民董先生家的柳樹林前已經聚集起不少人,大家都在等待天黑。“我閨女之前沒抓過金蟬,她一直和我說很期待。”3日,濟南市區的張女士特意帶著孩子來到辛豐村,母女二人打算在此一同體驗捉金蟬的快樂。晚八點,天漸漸黑了,一只又一只金蟬從土里冒了出來,緩緩爬上樹干。有的樹干上同時聚集著七八只金蟬。“樹上都纏了透明的塑料膠帶,這些金蟬們只能在樹根處徘徊。爬得最高的蟬,也不過離地六七十厘米。”村民董先生介紹。
090814aici1v811n28v1gr.png (541.66 KB, 下載次數: 33)
下載附件
2024-7-8 09:08 上傳
“這片柳樹林種了五年了,第二年的時候撒上了金蟬苗,從去年開始已經有金蟬陸續出洞了。”董先生說,現在一晚上能出兩千多只,每天晚上會預約三四波游客進園摸金蟬。“下周三可以過來,沒有門票費,自己摸的話,1.5元一只。”董先生在電話里回答游客,金蟬入園捕捉預訂排到了一周以后,“大老遠過來,得讓客人逮個盡興,每家基本都能摸五六百只帶回去”。
090814phh06l4bd0616slb.png (306.11 KB, 下載次數: 38)
下載附件
2024-7-8 09:08 上傳
晚上九點,離村委會不遠處,來自濟南城區、周邊鄉鎮、濱州等地的車輛停在道路兩邊,等著收購金蟬。“村民們不需要擔心自己的金蟬賣不出去,往往是這頭剛抓完,那頭就能接著賣出去,一晚上全賣光了。”董先生說。 發展林上林下雙經濟 村里靠養金蟬帶動“一二三”產業
“辛豐村有一千三百多口人,基本上家家戶戶都種蘋果樹、養殖金蟬。”辛豐村黨支部書記董道新說,辛豐村在發展蘋果種植的基礎上也在發展林下經濟,金蟬產業讓村民的收入得到了明顯提高。“辛豐村位于小清河與繡江河交匯的三角地帶,水利資源豐富,土壤養分高、水分充足。”董道新表示,得益于此,辛豐村常年種植蘋果樹,同時,村民們對土壤的養護做得比較好,肥度高,造就了難得的金蟬養殖條件。
“2010年,村民開始了金蟬養殖;2020年,村里靠金蟬收入就能達到400萬。當時,全國開展金蟬養殖產業的地方比較少,我們趕上了這個機會。”董道新說。
“金蟬需求量每年都在增加,現在村民都在大力發展金蟬養殖。”董道新說。
090814h7mzj11ozs2yyosr.png (487.8 KB, 下載次數: 27)
下載附件
2024-7-8 09:08 上傳
“金蟬養殖也帶動起村里‘一二三’產業。”董道新說,金蟬養殖業鏈的建立,涵蓋了金蟬苗種繁育、養殖技術培訓、產品加工銷售等多個環節。這不僅為村民提供了就業機會,還促進了鄉村經濟的多元發展。“下一步還要培養金蟬花,金蟬花的營養價值非常高;另外把蟬蛻打成粉,進行銷售,價值還會增加。”談到辛豐村金蟬產業的未來,董道新信心滿滿。▍免責聲明:我們尊重原創。此內容整理自“愛濟南”。如有侵犯,請聯系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