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區(qū)聲勢浩大的“打造江北烏鎮(zhèn)”的行動,終于將沉睡地下七百多年的元代石碑驚醒。近日,位于明水街道辦事處淺井村的玉泉寺舊址內(nèi),高人頻入,許多專家都來一睹元碑的風采。
1.jpg (151.65 KB, 下載次數(shù): 7)
下載附件
2017-12-1 16:55 上傳
據(jù)村中老人講,此處原先周圍都是稻田,只有西面一條小路與村莊相連,遠看好像浮在水上,故稱“浮春寺”,是淺井“八大景”之一(遙看遠水浮春寺,笑指魚燈照晚田)。清代時也叫“玉泉寺”,史書中有記載。但從發(fā)現(xiàn)的碑文看,此處元朝時是一道觀,碑文中有“觀中主事者”字樣。 《老子出關(guān)》的作者、章丘籍作家景元華介紹,碑刻中首提“始歲甲午”,即元世祖忽必烈三十一年,公元1294年,亦即大元一統(tǒng),忽必烈統(tǒng)一中國的第十五年;次提及“壬寅秋”,即元成宗鐵穆耳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 碑中提到的沖虛大師,為元寧海州(今山東牟平、文登)人于志可,字顯道,號沖虛,是當年跟隨丘處機遠赴西域大雪山見成吉思汗的十八弟子之一。在中國宋金元之際,丘處機見成吉思汗為著名歷史典故,其一言止殺、勸誡成吉思汗的壯舉更是譽滿天下,成吉思汗對丘處機非常賞識,尊稱清為神仙,并封其為“爵大宗師,掌管天下道教”,同時封其隨行的十八弟子為全真大師,由于得到成吉思汗的支持,全真教玄風大興,這在蒙古人入侵“踐蹂中原,河南北尤甚,民罹俘戮,無所逃命”的特殊歷史時期,為保存中國文化元脈和保全無數(shù)漢人身家性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成吉思汗之后,元世祖忽必烈為了統(tǒng)一中國的需要,以全真教為國教,對丘處機的弟子們大加封贈,于是當時出現(xiàn)了“翕然宗之,由一化百,由百化千,由千化萬,雖十族之鄉(xiāng)、百家之閭,莫不以玄學相師授,十分天下之二,聲焰隆盛,鼓動海岳”的盛況。 碑中提到的沖虛大師于志寧、通微大師張志全、陳志忠等皆為丘處機的弟子,正是在這個時代背景下從白云觀來到章丘,在現(xiàn)今的明水淺井村玉泉寺定居下來,一如碑中所言之“絕情去欲,返樸還淳,養(yǎng)形煉性,嗇精固命,愛人利物,懋德崇功,藉假修真,韜光晦跡。” 此碑出土的地點為明水淺井玉泉寺舊址,為繡江河源區(qū)百脈泉群生態(tài)圈內(nèi),歷史文化名品章丘香稻核心產(chǎn)區(qū)里面,此至元碑文中提到其當時的地理環(huán)境“壺山(即胡山)突于南,峙山(即跖山,今赭山)聳于西,黌堂嶺長白山秀立于寅卯之方,女郎山(居西北)”與現(xiàn)今淺井村玉泉寺舊址地理位置幾乎一模一樣,故可斷定,此碑即古玉泉寺原碑無疑。 民間有“盛世現(xiàn)寶”一說。如今淺井村民積極響應(yīng)區(qū)委號召,為打造“交通上人舟流轉(zhuǎn)、建筑上村舍儼然、產(chǎn)業(yè)上農(nóng)商輝映、生態(tài)上稻荷飄香、文化上古今交融”的泉水生態(tài)文化標志區(qū)而舉家搬遷,在這節(jié)骨眼上,這通石碑的出現(xiàn),似乎是某種天意。
2.jpg (22.02 KB, 下載次數(shù): 24)
下載附件
2017-12-1 16:55 上傳
八十年代的玉泉寺門(即淺井小學)
3.jpg (151.5 KB, 下載次數(shù): 8)
下載附件
2017-12-1 16:55 上傳
至元碑碑文:(O為缺失部分) OOOOO(書)丹并篆額 OOOOOOOOOO定跡,代不乏人。近世全真至人相繼而出,恢張玄教,開導述津,其教也,常清常靜OOOOOOOOOO絕情去欲,返樸還淳,養(yǎng)形煉性,嗇精固命,愛人利物,懋德崇功,藉假修真,韜光晦跡OOOOOOOOOO山巒疊嶂,環(huán)列四合,壺山(胡山)突于南,峙山(赭山)聳于西,黌堂嶺長白山秀立于寅卯之方,女郎山OOOOOOOOO山,乃棲真養(yǎng)浩之所也。原其所始歲甲午,沖虛大師舉其徒通微大師張志全劵市李OOOOOOOOOO作廉,人曰遷善而遠罪,居居于于,悉庇沖虛師玄蔭也,一曰闡大因緣,咸惠然贊成OOOOOOOOO付經(jīng)過,歲無虛日,曾無少憚。壬寅秋,老師赴披云之約,燭奠OOOOOOOOOO寮靜位,便房雜社奐乎一新,金碧璨璨然,松柏森森然,足以歆艷妙門、恢張玄化!使居OOOOOOOOOO(以下缺二行)OOOOOOOOOO之衰步,東西之廣步,其始終經(jīng)構(gòu)之際,即玉璽李顕、王友、呂全、郭泉咸贊成之,力居OOOOOOOOOO陳志忠,今觀中主事者,即袁德成、張德寬,名旨實彰,謚由德著,如老師以沖虛為號OOOOOOOOOO得之用者,則萬貫忘其富,環(huán)堵忘其窮,廊廟忘其貴,皂隸忘其賤,今老師不獨構(gòu)其OOOOOOOOOO建德若偷,成功不居,謙虛以自O(shè)O十一OO也,鑑之也,道流之鬼神福之(自此以后文字缺失)。 來源:章丘廣播電視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