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圖_20170904091400.png (220.33 KB, 下載次數: 96)
下載附件
2017-9-4 09:15 上傳
隨著醫患糾紛的不斷增多,擾亂醫療機構正常秩序的事件呈明顯上升的態勢。區公安分局提前預警、采取多項措施嚴厲打擊醫鬧事件違法犯罪活動,有效維護了正常的醫療秩序。
完善預防管控機制 將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
目前,區公安分局在轄區醫院內都建立了警務室,并依托醫院警務室加強對醫患矛盾糾紛的排查梳理,對苗頭性醫患矛盾糾紛,及時通報衛生部門和醫療機構,防止矛盾激化引發個人極端暴力事件和群體性事件。同時,積極配合醫院做好患者及家屬的宣傳教育工作,引導患者及家屬通過合法渠道解決醫患糾紛。
完善多警聯動機制 提高現場處置能力
一旦發生醫鬧事件,區公安分局將立即啟動《重大醫患糾紛事件處置工作預案》,實行派出所、治安、巡警、交警多警聯動,按照職責分工第一時間控制現場,避免發生嚴重群體性事件。
在醫院現場,社區民警及時進行現場詢問調查,做好當事人的溝通勸離工作,同時,做好現場法律宣傳和秩序維護工作,及時隔離圍觀群眾和無關人員,全程做好視頻證據固定,對于經過勸阻仍然拒不離開現場嚴重影響到醫院正常醫療秩序的,果斷采取強制帶離,并依法對帶頭鬧事人員進行依法處理,絕不姑息。同時,主動加強對輿論的關注和引導,組織民警深入鬧事群體、圍觀群眾,及時掌握新的輿論動向、苗頭,有的放矢地開展引導和糾正工作。同時,宣傳、情報、網警等部門積極關注社會動向,跟蹤網絡、媒體等信息發布平臺,及時消除負面影響。
健全安全防范制度 開展醫圈法律宣傳活動
區公安分局嚴格落實人防、物防、技防等各項安全防范措施,協助醫院加強對保衛人員的培訓,指導醫院保衛部門開展安全檢查,加大醫院內部巡查防范力度,及時排查和消除安全隱患,切實提高醫院自防能力。
結合濟南市局開展的“三區三圈”活動,針對醫院醫鬧事件,區公安局專門開展相關的法律宣傳。設立法制宣傳點,通過懸掛橫幅、貼宣傳掛圖、分發維權手冊、提供法律咨詢等形式,為往來的患者、家屬及群眾揭露醫鬧對醫生、病人及整個社會穩定的危害,并積極宣傳《治安管理處罰法》、《刑法》等法律知識,通過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典型案例,以案說法,讓老百姓了解醫鬧的危害,積極倡導患者及家屬要對醫療中發生的糾紛理性對待,依法維權。
有關醫鬧相關知識:
什么是醫鬧?
醫鬧是指受雇于醫療糾紛的患者方,與患者家屬一起,采取各種途徑以嚴重妨礙醫療秩序、擴大事態、給醫院造成負面影響的形式給醫院施加壓力從中牟利的行為。醫鬧采取在醫院設靈堂、打砸財物、設置障礙阻擋患者就醫,或者毆打醫務人員、跟隨醫務人員,或者在診室、醫師辦公室、領導辦公室內滯留等等。醫鬧是一個特殊的人群,他們每天穿梭于各大醫院之間努力尋找“商機”,采取伙同患者家屬擾亂醫院就診次序的方式,向醫院索取高額賠償,這就是新出現的職業“醫鬧一族”。
2006年7月10日,衛生部新聞發言人毛群安就“醫鬧”行為發表評論說,“醫鬧”是一種違法行為。2012年4月30日,衛生部、公安部聯合發出《關于維護醫療機構秩序的通告》,明確警方將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對醫鬧等予以處罰,乃至追究刑責。
在此警方提醒:
醫療糾紛要通過正常途徑維權“醫鬧”行為已入刑
刑法修正案(九),將“聚眾擾亂公共、交通秩序罪”,變更為“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情節認定包括“致使工作、生產、營業和教學、科研、醫療無法進行,造成嚴重損失”,意味著“醫鬧”入刑。不僅如此,醫鬧處罰提高為“首要分子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在第三款中,該條還規定,多次擾亂國家機關工作秩序,經行政處罰后仍不改正,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