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圖片_20171124171458.jpg (48.89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2017-11-24 17:13 上傳
1983年,章丘埠西村村民滿成河高中畢業,成為村煤礦的一名裝車工。當時的他從未想過,若干年后會成為一名成功的企業家,把產品賣到全球各地,甚至來自發達國家的訂單也會挑著接。 11月10日,記者來到埠西村,這里有一塊隕石,“大星輥軸”由此得名。總經理滿成河張口章丘話,乍一看和村頭曬太陽的大爺大叔沒啥兩樣。他非常健談,國際貿易、馬德里商標、填補空白……這樣的詞語不時讓人思索,一家村辦小廠走向國際大舞臺,經歷了怎樣的坎坷? 艱難起步 到處找活,終于認定輥軸一件事 
滿成河(左)與工作人員交流輥軸加工相關問題(愛濟南新聞客戶端記者張剛 攝) 位于章丘埠村的山東大星輥軸制造有限公司有兩個生產車間,其中一個鑄造車間,見證著大星輥軸創業之初在低端制造領域的摸爬滾打,目前已經關閉。另一個車間生產輥軸,有各種先進的加工設備,比如可以把輥軸內壁打磨光潔的深孔鏜床,可以迅速處理輥軸表面、焊接處的豪克能。 “我們加工的輥軸,90%用于造紙機,但1臺造紙機上有近百種輥軸,大小、外觀、作用等各不相同,輥軸是易耗品,不能正常工作了就要換,哪件需要換,我們負責設計、加工。”滿成河指著一批已用保護膜包裝好的輥軸,“這是馬上要發往意大利的,50件。” 大星輥軸的前身是1978年成立的“埠西村農機廠”,當時主要給拖拉機廠做配套,鑄造毛坯。那時,高中畢業生在村里并不多,1984年,滿成河在村煤礦干了一年裝車工后,被推薦到廠里任業務員。拖拉機廠的活兒不多,為了拉業務,滿成河經常到濟南市區找生意,住在天橋下面的一家小旅館,到一些稍大些的工業企業求一些鑄造毛坯的活兒,因為技術含量低,企業利潤低,經營困難。 與淄博一家造紙機廠合作,讓埠西村的小廠走上造紙機械配套的路子,先是做多種配件,從鑄造毛壞到粗加工,后來逐漸定位到專業生產輥軸,企業也改名為“章丘大星造紙機械有限公司”,從村辦企業改制為民營企業,近年來輥軸做得越來越有名氣,又注冊了“山東大星輥軸制造有限公司”。 二次定位 只做高端,質優價廉完勝進口貨 
生產車間內,各種型號的輥軸準備銷往世界各地。 滿成河1999年當上企業一把手時,全國已有近千家輥軸生產企業,大部分處于中低端水平,大星輥軸也是一樣。“在村里臨時聘的一位老大爺接企業銷售電話,滿口章丘話,重復好幾遍,客戶還聽不清說的啥。”滿成河回憶,他上任后第一件事,是從山東人才網招聘了企業第一名大學生,“一個女孩子,本來只指望她在辦公室接電話,寫點材料,沒想到她來后上了辦公軟件、機械制圖,對企業發展作出很大貢獻。緊接著又招來第二名大學生,她利用網絡銷售,把公司的產品宣傳到全球。2002年,我們的產品第一次出口,賣到孟加拉國。” 2008年,大星輥軸接到德國一筆訂單,按照對方的圖紙加工108件鋼鐵輥,德國工程師來到埠西村,現場監制了1個月。德國人嚴謹的工作作風、對每一道工序的精益求精,對企業產品品質的提升起了很大作用。滿成河還向記者講了一件當時讓他“很受教育”的事。村里第一次來外國貴賓,只怕招待不周,每次吃完飯后,德國人都搖搖頭,兩手一攤,似乎很不滿意。滿成河開始不明白為什么,后來專門讓翻譯問,才明白老外是不高興飯菜剩下,造成了浪費。 產品品質有了提升的大星輥軸,2009年招聘了一位曾在外資企業做銷售的副總經理,這位副總當時帶了一個項目,因為投資額太大擱淺。滿成河說,引進的這位人才在公司工作時間不長,但帶來了“做精品走高端”的思路,與他當時內心萌動的想法不謀而合。于是,大星輥軸決定在工藝品質進一步提升的同時,提高銷售價格。“說實話,漲價后丟了很多客戶,但話說回來,這些丟掉的客戶和我們已不在一個平臺。”滿成河的信心在于,因為專注于輥軸,大星輥軸已經具備明顯的技術優勢,從開始為車速100米/分鐘造紙機配套到后來為車速1600米/分鐘造紙機配套;從最早的質量保質期半年到后來的3年,使用壽命8年;從來料來圖加工到自己研發、設計、生產。 2011年,在國內最大造紙集團一次輥軸招標中,進口造紙機原廠報價114萬元,大星輥軸報價只有48萬元,測評的技術參數卻遠遠優于原廠,質優價廉的大星輥軸中標。 心有底氣 訂單在手,一定要證明“中國能做” 記者在大星輥軸采訪時,巧遇河北唐山一家造紙廠來考察訂貨,其負責人孟先生稱,企業用的造紙機是3年前四川生產的,那家造紙機廠早已倒閉,原裝的輥軸質量較差,現在必須換了,“業內人士都了解大星輥軸品質好,性價比高,我們這一次訂100多件。” 造紙術雖是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但目前我們的造紙機已經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國內大型造紙集團一般從芬蘭、德國進口高車速、寬紙幅造紙機。造紙機進口的好,換輥軸首選大星,也已成為造紙行業的共識。滿成河介紹,輥軸生產廠的客戶主要有兩類,造紙廠和造紙機廠。大星輥軸在22個國家注冊了馬德里商標,與世界造紙機械行業兩大巨頭“美卓”“福伊特”設計的紙機實現配套,與國內最大的造紙集團“華泰”“晨鳴”達成紙機輥軸配套維修服務的常年合作。 作為一家年產值3000萬元的小企業,滿成河早已不擔心訂單的問題,因為有底氣,“全球各地來的訂單很多,我們還要挑著做呢”。有意思的是,因為不需要主動拉業務,企業目前只有一名業務員。回憶起年輕時為了拉業務在濟南市區挨家跑企業,滿成河感慨萬千。 大星輥軸并沒有止步。去年到加拿大考察,滿成河見到了北美最高車速造紙機,11米幅寬,1800米/分鐘。一番交流后,造紙廠老板向滿成河搖搖頭:“你們的輥軸沒法匹配。”同時,也挑戰似的發出了“弧形輥”訂單。回國后,滿成河馬上組織技術人員投入高速弧形輥、真空輥的研究,目前已有初步成果,計劃2018年填補國內空白,證明“中國能做”。
●記者手記 一顆敏感的心 大星輥軸,之前媒體從未有過只言片語的報道。上月底《濟南時報》刊發“尋找隱形冠軍企業”消息后,滿成河打來電話自薦。30多年點點滴滴的進步、積累,終于讓大星輥軸成為細分行業領導者。在國產造紙機甘拜下風時,造紙機上的一個配件誓與國際一流比肩,這樣的情懷出自一位僅有高中學歷的農民企業家,更加令人欽佩。 滿成河有一顆敏感的心,采訪中他多次說到“受刺激”。企業招來第一個大學生,帶來全新的管理理念,他受了刺激;德國合作伙伴對工藝的精益求精,讓他受到刺激;從外資企業招聘來的副總經理瞧不起大星的“低端路線”,他受了刺激;加拿大造紙廠說“你們的輥軸沒法匹配”,他更受刺激…… 正是這一次次“受刺激”,讓大星輥軸在專精特新的路子上越走越遠。我們羨慕德國有數千家“隱形冠軍”,在各自細分市場成為全球行業領袖,讓德國經濟在歐債危機中獨善其身。其實,我們身邊也有不少這樣的“隱形冠軍”,與知名大企業相比,它們更渴望陽光、雨露、肥沃的土壤。 來源:愛濟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