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34fiihbkbbv5m67d5i.jpeg (271.56 KB, 下載次數: 42)
下載附件
2024-11-12 12:17 上傳
??章丘區寧家埠街道馬彭南村頗有“名氣”的一對婆媳,婆婆馬淑芳今年103歲,因長壽出名,兒媳王杰蕓今年77歲,因孝順出名。1972年,王杰蕓嫁到了這個家,來年便有了身孕,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婆婆餓著肚子也要東奔西走給她淘換紅糖、雞蛋補充營養,累活粗活都搶在前頭,把兒媳像閨女一樣照顧。后來婆婆老了,視覺衰退、常常失眠,王杰蕓就變成了婆婆的“眼”和“手”,看電視時,她總陪在一旁當解說,睡不著了,就和婆婆嘮叨往事、一起睡去,婆婆身體瘦弱,老嫌“硌得慌”,王杰蕓就將秋衣秋褲加上棉墊、胳膊肘縫上厚棉布,這樣的“別出心裁”,讓平凡的日子也顯得真實幸福。然而,生活向好,歲月卻起了捉弄之心。2018年,王潔蕓確診患上被稱為“不死癌癥”的紅斑狼瘡。一家都在為她擔心的時候,王杰蕓擔憂的卻是婆婆怎么辦。為此,她選擇了連續16個月,每月住院一周的治療方式。一年多的漫長時間里,王杰蕓的生活重心并未改變,日常對婆婆的照料一點不少。每次集中治療前,她都要為婆婆準備好吃穿用度,一遍遍囑咐家人后,才獨自一人去住院。結束治療后,王杰蕓忙碌的身影更是須臾不離婆婆,面對勸她歇一歇的親戚朋友,她總笑著說“是俺娘‘拉’住了我,我才能挺過來的!”50余年一晃而過,多年的“婆媳”羈絆,早已變成如今比血脈更濃的“母女”。
121734cxo24tlrc45zrjh2.jpeg (174.2 KB, 下載次數: 38)
下載附件
2024-11-12 12:17 上傳
??如果百歲老人患上“新冠肺炎”怎么辦?2022年底,面對越來越嚴峻的感染危險,王杰蕓時時把心提到了嗓子眼兒。為了減少感染風險,75歲的她自學采樣檢測方法和防疫知識,千般小心呵護照顧婆婆。但是王杰蕓與婆婆還是雙雙病倒,一大家子又一次面臨嚴峻的考驗。王杰蕓深知高齡的婆婆經不起感冒折騰,強忍渾身酸痛24小時在病榻前守候,成了婆婆的“特護”。即便退燒了,婆婆身體也一直不見好轉,王杰蕓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做飯、喂飯、吃藥、端尿、擦澡、按摩、換洗衣服,努力讓婆婆安心舒適。體溫計從不離手,時時刻刻觀察婆婆的狀態。婆婆清醒時,就陪著多說說話,問問哪里不舒服。睡覺前用中藥給婆婆泡泡腳,再用熱水袋給她暖和被窩。夜里只要聽到一點動靜,她就趕緊起來,有時一晚上要起來好幾次,一個多月沒睡過囫圇覺。在王杰蕓的精心照料下,婆婆逐漸地康復,能夠下床行動,全家人驚喜交加。婆婆恢復后的第一頓團圓飯,四世同堂、兒孫同桌,婆婆顫抖著拿起筷子,慢慢地將菜夾給了王杰蕓,“快吃吧”,一句話讓全家人潸然淚下,此時的幸福來之不易。村里的父老鄉親都贊嘆這是“生命的奇跡”。“俺這個兒媳婦,比親閨女還強,現在不能走路了,一步也離不開她,真讓她受累了……”每當和鄰居拉呱,婆婆從不吝惜對媳婦的夸獎。
121734rkn1kn6c1khzk16x.jpeg (82.3 KB, 下載次數: 39)
下載附件
2024-11-12 12:17 上傳
王杰蕓常說:“孝順老的、照顧小的是我們的傳統,也是兒女們應該做的,孝順長輩了,夫妻也更和諧,兒女也就會更懂事。俺家的孝順家風,就是這么一輩一輩傳下來的。”在她的感染下,兒子兒媳孝敬父母、尊敬長輩,主動承擔家務,長輩患病期間,為老人捶背、送飯,還陪著一起進行康復訓練。王杰蕓的小兒媳婦說:“奶奶沒牙,吃不了尋常的飯菜,婆婆就變著花樣為奶奶準備軟爛適口的飯食。奶奶臥床多年,都是婆婆洗洗涮涮,衣物總是干凈整潔。但這么多年的操勞,手指關節也變了形,從來也不說苦。我們回來時,婆婆也總是讓我們寬心,放心好好工作,家里不用我們擔心,所以我和丈夫工作之余能多幫著做點就多做點。”王杰蕓的大兒媳對于自己的婆婆,也是贊不絕口。“夏天,婆婆給俺奶奶洗澡;冬天,怕俺奶奶屋里的暖氣不夠熱,給奶奶再灌個熱水袋,每晚為奶奶燙腳。受婆婆的影響,在我們這個四世同堂的大家庭里,沒有一個人是外人,大家都在為這個‘大家’真心付出著。”半個世紀的悉心守護、生活相伴,王杰蕓以實際行動詮釋著“百善孝為先”的質樸民風,不僅為四世同堂大家庭積攢下代代相傳的家風家訓,更讓街坊四鄰爭相效仿,一起塑造文明鄉風。
121734ga94ak3gagrz62kx.jpeg (137.54 KB, 下載次數: 49)
下載附件
2024-11-12 12:17 上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