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8日,2024年度“5·18國際博物館日”濟南市博物館主會場 ,章丘區文化和旅游局在濟南市文化和旅游局開展的“傳承歷史文化 講好濟南故事”講解員大賽中榮獲 “優秀組織獎”,章丘區館再獲多項榮譽:章丘區博物館“穿越兩千年,玩轉漢文化”暑期研學營活動與城子崖遺址博物館“原始部落進校園”榮獲“全市博物館優秀社會教育活動案例”榮譽稱號。章丘區博物館六名講解員榮獲二等獎和三等獎。
微信圖片_20240520091804.png (1.1 MB, 下載次數: 127)
下載附件
2024-5-20 09:19 上傳
喜訊一
為推進全市博物館事業高質量發展,發揮典型案例的示范引領作用,濟南市文化和旅游局等相關單位開展 2023年度全市博物館精品陳列和優秀社會教育活動案例評選活動。經組織專家評審,章丘區博物館“穿越兩千年,玩轉漢文化”暑期研學營活動與城子崖遺址博物館“原始部落進校園”榮獲“全市博物館優秀社會教育活動案例”榮譽稱號。
微信圖片_20240520091809.png (306.23 KB, 下載次數: 125)
下載附件
2024-5-20 09:19 上傳
微信圖片_20240520091813.png (696.17 KB, 下載次數: 117)
下載附件
2024-5-20 09:19 上傳
微信圖片_20240520091820.png (1007.1 KB, 下載次數: 120)
下載附件
2024-5-20 09:19 上傳
微信圖片_20240520091826.png (1.21 MB, 下載次數: 120)
下載附件
2024-5-20 09:19 上傳
“穿越兩千年玩轉漢文化”暑期研學營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讓文物活起來”重要指示,充分發揮博物館社會教育功能,區博物館于2023年推出“穿越兩千年,玩轉漢文化”暑期研學營,活動以“穿越”主題為開端,追溯2000多年前的燦爛文明,感受章丘深厚歷史文化的震撼。該項目結合展覽文物,深度挖掘歷史文化內涵,積極推進館校合作,與學生課堂知識相結合,通過展示區博物館文化傳承的多樣性、知識性及趣味性,讓參與者跟著文物“動”起來,在“亦靜亦動”的博物館里,體驗古代人的雅致生活,在文化傳承中夯實社會教育品牌,傳播弘揚民族優秀文化。
微信圖片_20240520091830.png (1.53 MB, 下載次數: 123)
下載附件
2024-5-20 09:19 上傳
“原始部落進校園”社教活動
“原始部落進校園”社會教育活動的開展正是響應新業態的發展,主動走進校園,將傳統文化帶入到學生的學習之中,促進學校教育與文化的結合。為了進一步加強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我館強力推出了“原始部落進校園”活動。旨在加強青少年對歷史文化的了解,對家鄉的了解,使他們熱愛自己的家鄉,努力學習建設家鄉。
微信圖片_20240520091834_副本.png (1.61 MB, 下載次數: 128)
下載附件
2024-5-20 09:20 上傳
喜訊二
為充分發揮博物館社會教育功能,切實提高博物館講解員業務水平,濟南市文化和旅游局等相關單位開展了“傳承歷史文化 講好濟南故事”講解員大賽。經組織專家評審,章丘區文化和旅游局榮獲“優秀組織獎”,章丘區博物館講解員陳翠芬、牛明月、陳辰分別在此次大賽中榮獲專業組二等獎和三等獎,志愿講解員解金威、韓慧喬、牛妮可分別榮獲業余組二等獎和三等獎。
微信圖片_20240520091838.png (324.03 KB, 下載次數: 120)
下載附件
2024-5-20 09:19 上傳
微信圖片_20240520091844.png (183.77 KB, 下載次數: 125)
下載附件
2024-5-20 09:19 上傳
微信圖片_20240520091849.png (45.53 KB, 下載次數: 123)
下載附件
2024-5-20 09:19 上傳
微信圖片_20240520091854.png (1012.33 KB, 下載次數: 132)
下載附件
2024-5-20 09:19 上傳
1.專業組二等獎:陳翠芬
《清代木刻雕版》
這些清代木刻雕版,是歷史的見證者,它們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精湛的技藝。工匠們以匠心巧手,將文字和圖案精心雕琢于木板之上,展現出了極高的藝術水準。這批雕版是由章丘清代著名學者馬國翰先生收藏整理的,它們曾被用于印刷書籍、文獻等,為文化的傳承和傳播發揮了重要作用。每一塊雕版都蘊含著當時的社會風貌、思想觀念和人們的智慧與創造力。
2.專業組三等獎:牛明月
《中華錢絕——金錯刀里的歷史》
“金錯刀”造型獨特,師古而不泥古,將東周時期齊國的刀幣與秦始皇時代的圓形方孔錢巧妙的融為一體,“錯刀”外廓突起,銘文字體工整、工藝考究,既有北方的穩重,又有南方的雅致。古拙穩重中透露出秀美氣息。幣面銘文書寫工整,承襲了戰國時期幣面銘文“一筆過”的特征,可以說“金錯刀”達到了錢幣鑄造藝術相當高的境界。
3.專業組三等獎:陳辰
《清代古籍木刻雕版》
雕版就是我國古代將文字雕刻在木板上,以此為模具,印刷成書的一種木質版片。這批雕版是由章丘清代著名學者馬國翰先生收藏整理的,共計5966張,1萬多頁,涉及書籍600多種,800多卷,而且這些雕版中所出現的很多書版內容書籍上是沒有的,可以填補藏書上的空白。
4.業余組二等獎:解金威
《講好文物故事,傳承歷史文化》
這邊展示的是女郎山出土的器物,大家看這件唐三彩騎俑,物件雖小,但是制作十分精致。這件犀牛,是一件鎮墓獸,比較寫實逼真,當時運輸不可能像現在這樣發達,說明當時繡惠鎮女郎山地區是一片濕地,就有犀牛這種動物。
5.業余組二等獎:韓慧喬
《車馬威儀——危山漢墓文物展》
危山位于山東章丘區的西側。明代詩人李開先章丘八大景詩中“高聳危山圣井澄”的詩句,將危山列為章丘八景之首,有“小泰山”之譽。危山漢墓則是2002年在綠化挖樹坑時發現的,出土了400多件文物。危山漢墓出土的兵馬俑是目前山東地區發現的第一座保存完好的兵馬俑陪葬坑。具有十分重要的學術價值,因此被評為2003年度的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6.業余組三等獎:牛妮可
《章丘區博物館館藏精品文物講解》
這是明代仿的一件投壺。投壺流行于漢代,是古代士大夫宴飲時做的一種投擲游戲。在古代,喝酒是一件復雜的事情,程序環節很多,其中行酒令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投壺游戲就是其中之一。游戲中,參與者依次投擲,需將箭矢擲入壺內,未投中或得分少的就得飲酒了。
微信圖片_20240520091900.png (1.37 MB, 下載次數: 118)
下載附件
2024-5-20 09:19 上傳
▍免責聲明:我們尊重原創。此內容整理自“章丘區博物館”。如有侵犯,請聯系刪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