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濟南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濟南市綜合型現代流通戰略支點城市建設方案》。 經濟導報注意到,該方案明確了濟南到2025年、2027年和2035年的現代流通體系建設目標——到2025年,現代流通戰略支點城市建設取得明顯進展,現代流通體系對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支撐現代化經濟體系、服務新發展格局的作用不斷增強;到2027年,現代流通戰略支點城市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基本形成系統完備、創新引領、協同聯動、立體高效的現代流通體系;到2035年,建成流通要素集中、流通設施完善、流通網絡暢通、流通產業發達的現代流通戰略支點城市,在重要商品和資源要素骨干流通走廊上的樞紐地位顯著增強,全面形成系統完備、創新引領、協同聯動、立體高效的現代流通體系,對現代化經濟體系形成高效支撐。為實現這些目標,在提升交通運輸流通承載能力方面,方案強調,完善綜合交通基礎設施網絡。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方案提到了打造綜合立體交通網絡,完善“一軸二廊三通道”綜合交通主骨架。具體而言,完善“一軸(京滬綜合運輸通道)二廊(沿黃‘一字型’綜合運輸通道、青銀綜合運輸通道)三通道(濟南至冀南地區的西向綜合運輸通道、濟南至皖北地區的西南向綜合運輸通道、濟南至蘇北地區的東南向綜合運輸通道)”綜合交通主骨架,提升國際、城際、市域、城市4張交通網的設施供給能力,構建以綜合運輸通道為骨干、以國際空港樞紐和濟南國際陸港為核心支點、以多層次網絡為依托的綜合立體交通網。經濟導報記者查閱此前的信息顯示,濟南完善“一軸二廊三通道”綜合交通主骨架,“一軸”即京滬綜合運輸通道,是濟南北向連接京津冀,南向連接長三角乃至連通全球的主廊道。“二廊”即沿黃“一字型”綜合運輸通道和青銀綜合運輸通道,其中,沿黃“一字型”綜合運輸通道是濟南西向經鄭州至西安、蘭州、西寧進而對接絲綢之路經濟帶,東向連接濱州、東營,通達渤海的主廊道,青銀綜合運輸通道是濟南東向對接海上絲綢之路,西向連通華北并延伸至山西、寧夏、甘肅等腹地的主廊道。 “三通道”:一是濟南至冀南地區的西向綜合運輸通道,是濟南西向帶動聊城、德州,進而聯動邢臺、邯鄲、長治等內陸腹地的關鍵通道。二是濟南至皖北地區的西南向綜合運輸通道 ,是濟南西南向連接濟寧、菏澤,聯動商丘、徐州、淮北等地的關鍵通道。三是濟南至蘇北地區的東南向綜合運輸通道,是濟南帶動臨沂等魯南經濟圈東部區域,進而銜接連云港等江蘇沿海城市的關鍵通道。此外,根據上述方案,為提升交通運輸流通承載能力,濟南將繼續完善鐵路通道網絡,包括構建“米字型”高速(城際)鐵路網,加快濟濱鐵路、濟棗高鐵等項目建設,謀劃研究德州至商河鐵路、萊蕪至臨沂鐵路等項目。研究依托濟青高鐵等既有鐵路線路,采取增開車次、增加停靠站等措施,推進濟南、青島都市圈城際列車公交化運行,高效覆蓋周邊區域。推進水發國際物流園鐵路專用線、山東寶鼎金屬材料有限公司鐵路專用線改擴建等項目建設。完善公路通道網絡。完善“二環一聯十六射”高速公路網,加快實施濟南都市圈環線、濟南至微山高速公路、濟南繞城高速公路擴容改造、濟廣高速公路擴容改造、京臺高速公路擴容改造等項目。規劃研究濟南至臨清高速公路、濟南至東阿高速公路、濟廣高速公路零點立交至槐蔭樞紐段改擴建、章丘至萊蕪高速公路等項目。完善航空、水上通道網絡。加快濟南遙墻機場二期改擴建工程建設,強化與高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銜接,建設4F級現代化國際航空樞紐,新開、加密國內外直達航線,加快打造聯通全球、覆蓋全國的航線網絡。加快培育小清河航運市場,打造海河聯運的黃金水道。研究論證京杭運河-小清河連通工程,增強內河航道通行能力,擴大通達范圍。
▍免責聲明:我們尊重原創。此內容整理自“黃河財經眼”。如有侵犯,請聯系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