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新生兒PICC置管術在臨床上應用范疇日益廣泛,眾多醫療機構通過技術培訓和合作,成功為極低體重早產兒提供生命支持,顯著降低并發癥,有效縮短住院時間。2024年8月,醫院選派劉文學、沈菲兩名護士參加山東省首期新生兒PICC置管培訓班,通過系統理論學習、實際操作和嚴格考核,兩位護理骨干憑借出色表現,順利取得新生兒PICC專業技術培訓合格證書。
2024年8月30日,新生兒病區收治了一例胎齡34周,出生體重1900g的早產兒。該患兒病情危重,喂養耐受性差,急需通過靜脈營養保證熱卡供應,但患兒血管條件差,留置針穿刺保留時間有限,容易發生滲液現象,且反復穿刺會增加患兒的痛苦,建立一條穩定可靠的中心靜脈血管通路是當務之急。
經科室醫護團隊反復討論、評估,征得患兒家屬同意并簽署置管知情同意書后,9月3日上午,護士長劉文學及護士沈菲做好準備工作后,憑借穩定的心理素質和熟練操作技術,自患兒右腳大隱靜脈成功置管,經X片顯示PICC尖端位于胸9椎體右緣,為PICC理想位置,為患兒打開了“流動的生命線”。
截至目前, 短短3個月的時間里,科室已成功為7例新生兒開展PICC置管術,不僅填補了醫院新生兒病區中心靜脈置管領域的空白,也為區域內危重新生兒的治療和護理提供了更加高效、可靠、堅實的技術保障。 導管的成功置入,極大提升危重新生兒救治能力,為患兒提供了一條長期、安全、有效的靜脈治療通路,標志著我院新生兒科專科護理技術水平又邁向新臺階。
091148k03f6pur1p71yl7p.jpeg (90.98 KB, 下載次數: 90)
下載附件
2025-1-2 09:11 上傳
新生兒PICC置管術,即經外周中心靜脈置管穿刺術(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簡稱PICC),是一種為早產兒、極低和超低出生體重兒提供長期靜脈通路的重要醫療技術。該技術通過在新生兒的外周靜脈插入導管,使其尖端位于上腔靜脈或下腔靜脈,從而解決了早產兒靜脈營養和藥物輸注的難題。
1.減少穿刺次數: 由于新生兒的血管細小,傳統靜脈穿刺難度大且容易外滲引起感染,而PICC置管可以減少頻繁穿刺,降低并發癥風險。 2.保護血管: 高滲透性和刺激性藥物通過PICC導管輸注,能有效保護外周血管,減少機械性靜脈炎和局部組織壞死的風險。 3.提高治療效率: PICC置管術為早產兒和危重新生兒提供了穩定的靜脈通路,確保了藥物的及時輸注和營養的支持,顯著提高了救治成功率。 4.提升護理質量: 簡化了護理工作,使醫務人員能更專注于新生兒的整體護理和治療計劃。 在新生兒這個充滿愛與奇跡的地方,PICC技術如同一束溫暖的光,照亮無數小生命的康復之路。它不僅僅是一項醫療技術的進步,更是對生命尊嚴的尊重與守護。讓我們攜手并進,用科技與愛心,為每一個新生命筑起健康防線,讓我們共同期待,每一個小生命都能在愛與專業的呵護下,茁壯成長,綻放屬于自己的光彩。
▍免責聲明:我們尊重原創。此內容整理自“濟南市章丘區人民醫院官方訂閱號”。如有侵犯,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