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茨海默病(俗稱老年癡呆癥)也能手術治療了。3月8日,章丘區人民醫院成功完成全區首例頸深淋巴-靜脈吻合術,為一名中重度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實施手術治療。這一突破性進展標志著醫院在神經退行性疾病治療領域邁入領先前沿,也為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帶來了從延緩病情到逆轉病程的新希望。
103030qktozthoht7zbtkn.png (763.82 KB, 下載次數: 8)
下載附件
2025-3-25 10:30 上傳
63歲的丁阿姨于3年前開始無誘因出現記憶力減退,近記憶力減退明顯,經常出門想不起是否關門,對熟悉的人想不起名字等。近1年來記憶力減退癥狀加重,有迷路現象,出門需家人陪伴,且有幻覺及自言自語現象。同時出現行為改變,比如于廚房中小便,反復疊衣服等,生活半自理,無法完成做飯、打掃等日常生活。雖然規律服用藥物,但依然無法阻止病情進展,為防止病情持續惡化,家人帶其四處求醫。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接診患者后,通過體格、神經心理學量表、血液中特定生物標志物檢查及腦部影像學檢查,對患者病情進行詳細評估,明確了阿爾茨海默病的診斷。
103030qpjji44cadvy9c6l.jpeg (78.67 KB, 下載次數: 7)
下載附件
2025-3-25 10:30 上傳
由于患者家屬治療意愿積極,且以往保守治療效果欠佳,經過神經內科、手足外科、麻醉科、神經外科等多學科專家細致討論,認為患者符合頸深淋巴-靜脈吻合術手術指征,并對術前準備、術中麻醉及護理注意事項、術后護理、康復評定等做好充足準備。征得患者家屬同意后,手術及時開展。術中,在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專家教授指導下,手足外一科、麻醉、手術等手術團隊成員密切協作,通力配合,借助高倍顯微鏡的放大視野,精準定位到隱匿于復雜組織結構中的目標,利用比發絲更細的顯微縫線,將頸深淋巴與靜脈吻合,在保證通暢率的同時最大限度減少創傷。術中麻醉團隊精準控制顱內壓波動,多學科協作確保手術零差錯。手術歷時5小時順利完成,獲得成功。患者術后安返病房。
103030s7sqze7ea8eaaepa.jpeg (85.61 KB, 下載次數: 7)
下載附件
2025-3-25 10:30 上傳
阿爾茨海默病(AD)作為全球最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長期以來被視為不可逆的絕癥。全球現有超5500萬患者,中國患者人數已破1000萬。傳統治療以藥物干預和認知訓練為主,僅能延緩病程進展,無法阻止腦功能衰退。近年來,隨著對疾病機制研究的深入,科學家發現大腦類淋巴系統(Glymphatic System)功能障礙與β淀粉樣蛋白異常沉積密切相關,而通過重建腦內代謝廢物清除通道,或可為治療打開新窗口。此次醫院開展的頸深淋巴-靜脈吻合術,正是基于這一理論創新。手術通過顯微外科技術將頸部深層的淋巴與靜脈精準吻合,建立新的淋巴液回流通路,”主刀醫生介紹道,“從而增強腦組織代謝廢物的清除效率,減輕神經炎癥反應,達到治療阿爾茨海默癥的目的。
103030l433obvwz5zbq9v9.jpeg (86.2 KB, 下載次數: 9)
下載附件
2025-3-25 10:30 上傳
從1906年阿爾茨海默醫生首次描述老年斑至今,人類與認知癥的戰役已持續百年。頸深淋巴-靜脈吻合術的成功,不僅是一例手術的勝利,更是對神經退行不可逆傳統認知的顛覆,使得手術治療阿爾茨海默病不再是夢。此例手術的成功開展,標志著章丘區人民醫院在阿爾茨海默病治療領域邁出重要一步,將為更多患者帶來多元化、個性化的治療方案,讓他們得以借助顯微柳葉刀重拾記憶的拼圖。▍免責聲明:我們尊重原創。此內容整理自“濟南市章丘區人民醫院官方訂閱號”。如有侵犯,請聯系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