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章丘區桑園村入選全國文明村鎮名單中,成為文明建設的又一典范!
【原文如下】 在濟南市章丘區相公莊街道,有一個村莊如明珠般閃耀,它就是桑園村。在中央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公示的第七屆全國文明村鎮名單中,桑園村榮耀上榜,成為文明建設的典范。
160639c7ueapau3ui20az2.jpeg (99.65 KB, 下載次數: 9)
下載附件
2025-4-19 16:06 上傳
桑園村擁有約2900位村民,規模較大。村里的經濟發展態勢十分強勁,有42家工業企業扎根于此,其中規上企業8家 ,這些企業每年納稅高達4000多萬元。2024年,村集體收入突破1000萬元,村民年均純收入達到5.3萬元,是當之無愧的章丘納稅第一村。 文化建設桑園村在經濟騰飛的同時,在文明建設方面也毫不遜色。 多年來,桑園村黨委始終秉持“抓黨建、促發展、惠民生”的主題,遵循“黨建領路、黨員領跑、產業領先、幸福領入”的工作思路,全方位推動經濟發展。 村黨委深知黨建工作的重要性,積極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讓黨員成為引領村莊發展的“火車頭”。在黨員的帶動下,村里的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產業不斷升級,村民的生活水平節節攀升。 精神文明建設桑園村把精神文明建設融入村級治理的各個環節。 在環境整治方面,桑園村真抓實干,實行積分制管理,對遵守環境維護規定的村民給予積分獎勵,可兌換生活用品;對違反規定的村民則扣除積分,并取消評先樹優資格和福利待遇。通過這種方式,村民們的環保意識大幅提高,村莊環境變得整潔優美。 村里還將精神文明建設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緊密結合,邀請專家宣講美德健康生活方式,開展“好媳婦”“好婆婆”、文明家庭、出彩人家評選等活動,弘揚敦親睦鄰、守望相助、誠信重禮的鄉風民風。 如今,村里家庭和美、鄰里和睦、社會和諧,文明之風吹遍每一個角落。
160639hmf1991f5ll30ggp.jpeg (87.05 KB, 下載次數: 4)
下載附件
2025-4-19 16:06 上傳
移風易俗工作也是桑園村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大亮點。2018年2月,章丘被確定為“省級殯葬綜合改革試點區”,桑園村抓住這個契機,在村東林地打造了占地3畝的公墓紀念林。 同時,村里把喪葬行為與村民福利、評先樹優掛鉤,利用莊戶劇團、文藝演出等形式加強宣傳。在充分照顧群眾孝老心理的前提下,通過舉行追悼會等基本儀式,保障情感需求。 桑園村還把移風易俗主題宣講融入快板、小品、三弦書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中,借助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移風易俗、文化先行”宣傳一條街、五治聯動中心等陣地,讓移風易俗理念深入人心。 在民生保障方面,桑園村也成果顯著。村里建成了章丘第一個村級養老服務全托管的敬老院,為老年人提供優質的養老服務。 在助學方面,對參加高考的學生根據成績給予現金獎勵。 在健康保障上,簽約家庭醫生,邀請五級醫療機構每年兩次為村民進行健康查體。 在惠民舉措上,動員村內企業,每年春節、中秋節為全體村民發放面粉、大米、食用油等生活福利。 歷史文化底蘊桑園村不僅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上成果豐碩,還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村里的千年古槐和“一門雙進士”的故事廣為流傳。古槐枝繁葉茂,見證了桑園村的歲月變遷。 清朝翟中策父子先后中進士,“一門雙進士,均出古槐下”的美談為村子增添了濃厚的文化氣息。每年都有許多家長前來為中高考的孩子祈福,希望沾沾古槐和進士的福氣。 村里還有文昌閣等歷史遺跡,雖然部分建筑在歷史的長河中遭受破壞,但它們承載的文化記憶依然深深地印刻在村民心中。
160639urwhq0qq1i1c0mr1.jpeg (164.29 KB, 下載次數: 8)
下載附件
2025-4-19 16:06 上傳
桑園村擁有眾多榮譽如今,桑園村已成為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國綠色小康村、全國文明村、山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 。 一個個榮譽讓桑園村呈現一幅“百姓富、生態美、人心足”的文明畫卷。 【小編有話說】 桑園村的變化讓章友們看到了鄉村振興的希望,這就是桑園村給村民最好的禮物~對此,大家有什么想說的?歡迎來評論區討論 ▍免責聲明:我們尊重原創。此內容整理自“濟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如有侵犯,請聯系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