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來源于網(wǎng)絡 從網(wǎng)上刷視頻看到這揪心的一幕,一位騎電動車的大哥經(jīng)過積水路面時,不小心被掀翻的井蓋絆倒,連人帶車摔在原地,看似狼狽的背后,卻隱藏著致命的風險...
這可不是個個例!章友 金色童年孕嬰店 發(fā)帖描述了一件雨中真情的事件:8月16號晚十點左右,桃花山街道北路十字路口的驚險一幕,一輛數(shù)不清的車和車輛,只是記得大概有7u7...大雨之下,救了人,贊一個!
男的開車,女的下來的!男的沉穩(wěn)用車擋水,女的冷靜小心挪到水中間,小心幫推電動車的女人移到路邊!本來是下去幫忙,只下去一步,就被大水沖的差點摔倒!可以說這對熱心人用智慧救了路人一命!感覺救人女的穿的像是廚師衣服,問她哪個飯店的,人家也不說,也可能看錯衣服了!被救女人連連道謝,看的出,受到驚嚇了!那輛黑色suv不知啥時候走了,車型車牌都沒來的急記住!那一刻,那個地段,說是山洪,應該不為過,水又大又急,看到還有電動車沖到十字路口!為那熱心助人的倆年輕人點贊!
微信截圖_20250817122144.png (135.61 KB, 下載次數(shù): 4)
下載附件
2025-8-17 12:21 上傳
從以上兩件事不難看出,雨后的道路隱藏著很多的隱患,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出危險!所以在此,小編格子提醒各位章友:暴雨停歇不代表危險解除,積水退去后路面下可能藏著 “隱形陷阱”,這些地方一定要多留個心眼,能繞就繞!
一、積水未退的路段,尤其要避 “三坑” 別覺得水淺就能隨便踩,路面可能早已 “千瘡百孔”。 遇到井蓋缺失的下水道口,積水會形成漩渦,一旦踩空瞬間就能陷進去; 路邊綠化帶附近的土壤被泡松,可能出現(xiàn)小面積塌陷,表面看著平整,腳下其實是空的; 還有施工路段的臨時圍擋被沖倒,底下的深坑或鋼筋、水泥塊會被積水掩蓋,一腳踩錯就可能受傷。
微信截圖_20250817131108.png (392.2 KB, 下載次數(shù): 6)
下載附件
2025-8-17 13:11 上傳
二、老房子、圍墻和大樹周邊,遠離 “高空隱患” 老舊小區(qū)的墻體被雨水泡透后,墻皮、瓷磚容易脫落,甚至可能出現(xiàn)墻體開裂; 街邊年久的圍墻、廣告牌底座松動,一陣風就可能倒塌; 大樹的根系在積水中浸泡后會松動,尤其是枝繁葉茂的老樹,隨時有倒伏的風險,路過時一定要快速通過,別在樹下停留。
微信截圖_20250817131148.png (224.86 KB, 下載次數(shù): 4)
下載附件
2025-8-17 13:11 上傳
三、地下空間和低洼地帶,警惕 “二次積水” 地下車庫、地鐵出入口、地下商場的排水系統(tǒng)可能還在超負荷運轉(zhuǎn),即使表面沒水,也可能突然出現(xiàn)倒灌; 低洼的涵洞、隧道更是 “重災區(qū)”,積水退去后可能殘留淤泥和雜物,且結(jié)構穩(wěn)定性受影響,盡量選擇地面道路繞行。
微信截圖_20250817131336.png (314 KB, 下載次數(shù): 4)
下載附件
2025-8-17 13:13 上傳
四、接觸過積水的電器和金屬設施,別碰 “帶電風險” 路邊的路燈桿、公交站臺廣告牌、配電箱,若內(nèi)部線路被雨水浸泡短路,金屬外殼可能帶電; 小區(qū)里的健身器材、單元門口的金屬扶手,被積水泡過后也可能存在漏電隱患,不確定是否安全前,千萬別用手觸碰。
最后在叮囑一句:暴雨過后出門,盡量穿防滑鞋,走路時多觀察路面和周邊環(huán)境,遇到不確定的區(qū)域,寧愿多走幾步繞路,也別抱著 “試試看” 的心態(tài)冒險。安全永遠比省時間更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