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上午,普集街道橋子村第十六屆“戲曲文化節”暨第三屆獼猴桃采摘節在橋子村戲曲大舞臺隆重開幕。區文化和旅游局四級調研員魏景祥、街道全體領導干部、各黨建工作區第一副書記參加活動。

普集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劉軍致辭表示,近年來,普集街道弘揚“二十字”主旋律,眾志成城謀發展,黨群一心扎實干,文化軟實力、經濟硬支撐齊頭并進,鄉村振興持續刷新“進度條”。橋子村作為街道文化繁榮、經濟發展的排頭兵、樣板村,堅持以節為媒、以果為介、以旅興農,推動農文旅融合,促進 “農業增值、文旅增色、農民增收”,打造了聽戲學戲、自然研學、農事體驗、鮮果品鑒的鄉村游線路,也為將要開展的泉韻鄉居連片打造,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今后,街道上下必將踔厲奮發,篤行不怠,讓產業發展再創佳績,讓鄉村振興再結碩果,讓和美鄉村再繪五谷豐登新美景!

區文化和旅游局四級調研員魏景祥,普集街道黨工委委員、辦事處副主任陳波,平安法治和信訪辦公室副主任孫凱向橋子村“文旅示范戶”頒發榮譽證書。

普集街道黨工委委員、黨政綜合辦公室副主任高海洋,辦事處副主任趙峰向愛心企業頒發獼猴桃愛心認購卡。

第一次在普集亮相的《村歌誕生記》,用情景小劇的形式,介紹了橋子村歌創作的過程,真實反映了橋子村村兩委帶領村民努力奮斗、促進鄉村振興,建設和美鄉村的發展歷程。

從情景演繹到舞蹈表演,從幼兒園的小朋友到愛好唱歌的村民,大家都積極參與,貢獻了一場精彩紛呈的演出。


文藝演出結束后,領導們現場參觀獼猴桃、雜糧煎餅、手打鐵鍋等“鄉逢普集”系列產品的展示展銷。


下一步,普集街道將繼續積極探索助力農民增收和鄉村振興的新路徑,深入挖掘產品特色與文化內涵,將農文旅深度融合,以文促旅、以旅興農,讓傳統技藝在當代換發新生。

|